CNML格式】 【 】 【打 印】 
綠議員張肇良:中委會召開 蘇貞昌廣納百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0 15:35:57  


張肇良。(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桃園5月10日電(記者 黃文杰)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9日召開第一次會議,9位委員全數到齊,呈現多元不同的意見。民進黨桃園縣議員張肇良表示,這再度證明蘇貞昌主席廣納百川的胸懷,他呼籲黨內要團結,中委會也要趕快運作上軌道,成為對中國的窗口平台。

  對於外界不看好中委會能夠發揮多大功效,張肇良反倒從“恨鐵不成鋼”心態來解讀,他說,黨內本來就有不同意見與想法,只要能夠湊在一起,討論並凝聚共識,就是好的開始。

  他說,不能因為“哪些委員開會沒有說話”,就意味抵制誰。

  張肇良是桃園龍潭選區的縣議員,凱達格蘭學校地方領袖班結業,擔任過民進黨龍潭鄉黨部總幹事、龍潭鄉張廖簡宗親會總幹事,龍潭鄉民代表會代表,民進黨黨代表,桃園縣民進黨縣黨部執行委員等職務。父親是前台灣省議員、“總統府國策顧問”、民進黨創黨黨員張貴木。

  張肇良推崇蘇貞昌“廣納百川”,謝長廷都願意到中國,與國台辦系統接觸講話,哪有甚麼道理不想參加中國事務委員會,根本說不過去。

  他說,慶幸民進黨中委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畢竟民進黨代表台灣真實的聲音,基於主權維護立場,要求對等尊嚴,民進黨確實需要一個對外的窗口平台。

  張肇良說到自己的選民服務經驗,很多台商在大陸碰到糾紛,找國民黨籍“立委”或民代協助處理,無奈國民黨“傾中”立場太超過,很多事都被敷衍或是權益被犧牲。

  他認為,民進黨又沒有對外的單一窗口平台,可以代表與海基、海協兩會交涉,未來民進黨中委會順利運作上路,擬定台灣主權尊嚴保證等基本立場,就可以一致對付中國。
  
  屬於民進黨青壯派的張肇良表示,他對於中國事務或是中國態度,寧願站在“務實”立場來看,而不是去弄一些決議文或發展綱領,後者頂多方案,派不上用場。

  張肇良再次強調,重點是民進黨自己要有整合能力,有能力去面對中國,看好中委會的角色與功能,會成為對外窗口與平台,期盼黨內能夠團結。

  他對於民進黨中委會寄予厚望,可以順利運作,“反過來說,中共對台政策也會調整”,因為中共會發現,只要抓住國、民兩黨的意見,台灣意見大概掌握7、8成。


    相關專題: 台灣綠營輿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