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下水道吞人事件再現 中國城市良心備受拷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1 15:03:53  


湖南湘潭三名管道工人被困下水道溺亡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近日在中國南方城市湘潭市,三名管道工人在進行地下排污管施工過程中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雨後不幸被水卷走。此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下水道吞人”現象的關注。

  新華社報道,近年來,類似的傷痛在中國許多城市不斷上演。一個多月前,湖南省長沙市21歲女孩在暴雨中不慎落入被雨水衝開井蓋的下水道,被急流卷走;2012年7月,在北京蘋果園路,由於大雨衝開了井蓋,兩名男青年在雨中推車時不慎墜井身亡……

  在快速擴張的城市化的進程中,“下水道吞人事件”頻發暴露出中國城市的“脆弱症”。雖然事件大多因暴雨天氣導致井蓋缺失,但其背後反映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多方面缺失,成為中國“城市病”的縮影。

  有中國水利專家稱,中國地下管線建設的積弊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在1953至1957年之間,中國將“蘇聯模式”引入城市規劃,國內各城市在這一時期開始採用以蘇聯為標準的城市設計標準,為以後的內澇埋下了伏筆。

  北京市排水集團在去年暴雨後坦言,此前北京的城市建設是向蘇聯這樣的“乾燥國家”學習,制定的標準很低且不科學。

  此外,有專家稱中國城市在最初規劃下水道網絡時缺少經濟基礎,按照“省錢”的辦法來規劃,沒有考慮後來的城市發展。

  調查顯示,歐美國家的排水管網設計標準是抵禦15至20年一遇的暴雨,而擁有2000萬常住人口的北京,最高標準的排水系統建設區域僅僅是3至5年一遇。

  先天的不足加上近年來城市盲目擴張成為中國城市地下基礎設施不可承受之重。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說,對河流溼地的過度開發成為城市防洪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湖泊河道不斷被填埋侵佔,改變了水系的自然格局,導致水系阻斷和排水不暢。

  “大規模城市擴張后農田變為城市,泥土被硬化後降水變成流水,令城市排水能力下降,”潘家華說,“去年中國多個城市出現‘觀海’事件,今年這一‘景象’來得更早。”

  由農工黨武漢市委提交的一份提案顯示,享有“百湖之市”的中部城市武漢,其中心城區湖泊已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27個銳減至目前的38個。湖泊被大肆填埋後建成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城市防洪能力下降令武漢一到大雨就變身“水鄉”。

  在世界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地方政府需要建設和擴大更多的城市來保證經濟增長達到預期的速度。潘家華說,雖然中國的城鎮化在加速,但是城市規劃不科學、城市建設重地上形象和GDP,以及城市建設工程品質不到位都是目前中國城市擴張中出現的普遍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