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毅夫:中國經濟增長仍要靠投資 不能靠消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31 10:57:20  


 
  消費不能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

  中國證券報:在很多人眼裡,“投資”現在成了一個不太好的代名詞,經常與粗放增長和環境污染相掛鉤。培育消費新增長點被認為應該是調控新的著眼點。消費能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林毅夫: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外認為中國投資太多、消費不足,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從而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對此,國內外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經濟應靠消費拉動而不應靠投資拉動。但研究問題要從問題本質來看。

  經濟增長本質是勞動生產率水準不斷提高。如果沒有勞動生產率水準的提高,經濟就不能實現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必須靠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但不論技術創新還是產業升級,都必須以投資為載體。按照新結構經濟學的觀點,中國產業仍有很大的升級空間,也有不少基礎設施仍待改善。如果廢棄了投資,如何提高生產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如何通過基礎設施完善來降低阻礙經濟增長的高交易費用?

  沒有投資,就不會有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水準自然就不會有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提高,增加消費就成了無源之水。如果勞動生產率水準沒有提高,但還要經濟繼續增長、消費繼續增加,就只能靠借款。如果下一年還是如此,勞動生產率沒有提高,但借債越積越多,到還本付息時,危機就來了。世界上所有的危機都是過度消費造成的。美國是這樣,南歐國家也是這樣,全球借債。

  我不反對消費。消費非常重要,但消費必須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不能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消費在當期是需求,但是,消費完了就沒有,所以不可持續。投資在當期是需求,到了下一期,轉為生產力,可創造收入支援新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過分強調消費,就是沒有分析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特性。發達國家現在以消費為主,他們70%以上是消費,我們50%以上是投資,就不對,能這樣比嗎?如果接受國外那些理論,讓中國必須以消費為主,這是公然要求中國陷入危機。現在發生危機的國家多是過多消費造成的,從來沒有看到一個投資過多而造成危機的國家。更沒有看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因為按比較優勢進行過多投資而發生危機的國家。

  投資依靠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驅動

  中國證券報:投資本身“無罪”,我們要更加注重投資的品質。在你看來,如何現轉變投資方式,提升投資品質?

  林毅夫: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仍將由投資驅動,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將是投資驅動力的兩大組成部分。

  中國前兩輪積極財政政策,多投向高鐵、港口和機場等,但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另外,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如地鐵、城市污水處理和環境保護等仍比較欠缺,投資空間很大。這些投資將產生很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軟體方面,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一定有制度的扭曲。隨著經濟發展,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這也是為什麼李克強總理一直強調改革的原因。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改革確實可提高效率,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把這些因素都放進來,中國在未來20年還有維持8%增長的潛力。這個潛力能否變成現實,取決於能否繼續改革。

  中國證券報:據悉,管理層近期警告地方隱性債務問題突出,甚至不排除出現局部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在地方債務水準較高、社會融資規模很大的情況下,投資所需的钜額資金怎麼籌集?貨幣政策怎樣引導和支援投資的健康發展?

  林毅夫:中國仍存在大量國有資產,其中相當一部分當年理應劃撥給社保基金。如果算上這一塊,中國政府負債率甚至會低於GDP的40%,投資能力無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