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毅夫:中國經濟增長仍要靠投資 不能靠消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31 10:57:20  


 
  我認為,目前的投資需更多依靠財政政策,因為財政政策比較能掌控資金流向,貨幣政策卻很難掌控。

  目前的金融管理存在一些問題,有改進空間。舉個例子,如果有個項目總投資為1億元,銀行同意支援這個項目,就把1億元都撥到項目賬戶裡去,項目投資者開始付利息。但是,這個項目可能需4年完成,在第一年只需借2500萬元,可現在就必須付4年的利息,實際上對2500萬元付的是1億元的利息。在這一批資金上面,實際付的利率是名義利率的4倍,這是多高的利息?在這種狀況下,貸款躺在銀行,很容易鼓勵貸款人去做投機。這就造成貸款創造儲蓄,1億元用不完的部分就變成儲蓄,儲蓄增加了變成貸款,貸款又變成儲蓄,儲蓄又變成貸款,這才會造成我們現在的M2是GDP規模的將近2倍。

  從實際數據看,從2007年到2011年,GDP增加20萬億元,儲蓄增加40萬億元,貸款增加30萬億元,在這種狀況下就要好好思考,為什麼實體經濟增加20萬億元,儲蓄卻能增加40萬億元?這就是貸款創造存款、存款創造貸款、貸款再不斷創造存款的結果。在這樣的模式下,金融機構當然感覺“不錯”,賺了很多利息,但不要忘記,也埋下不少風險。

  在這種狀況下,首先,如果要有新一輪的積極政策,應以財政政策為主,在貨幣政策方面堅持穩健基調是對的。不僅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還應改善銀行資金管理方式。對前面舉的那個例子來說,一個比較合理的方式是,既然貸款是要分4年用的,對未來3年的貸款,銀行目前頂多收承諾費即可,不應收利息,這樣,銀行第一年貸出去的只有2500萬元,資金都用光了就不會變成存款。

  像這樣一些問題是能改進的,但是改進方式不是只從國外理論上看怎麼辦,而是看中國實際狀況是怎麼樣。不能依靠國外某個時代的理論,就認為解決了問題。

  避免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

  中國證券報:城鎮化無疑將釋放巨大的投資需求。如何避免新型城鎮化建設重走大幹快上、房地產化的老路?

  林毅夫:經濟發展過程必然從資源型產業轉到製造業,從製造業進入服務業。因此,勞動力會不斷地從農業轉移到製造業和服務業。製造業和服務業都是相對集中的規模經濟,所以勞動力必然從農村轉到城市。從這個角度看,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可以講是經濟發展的條件。由於製造業和服務業有很大的規模特性,如果城鎮化不發展的話,那些規模特性就無法發揮出來。

  如果人為拔高城鎮化而產業不發展的話,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就會出現大量失業問題,造成社會不穩定。反過來,如果人為抑制城鎮化的話,規模經濟發展不起來,也會阻礙經濟發展。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鎮化是必然的,它是我們從中等收入變成高收入國家必然需要的一個結果和一個條件。所以,未來城鎮化發展需把政策設計好再來實施。我覺得,這次城鎮化會議的推遲,就是為更好地設計政策,避免政策失誤造成過度的人口城鎮化、基礎設施的城鎮化、房地產的城鎮化,卻沒有產業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