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山東九戶鎮現癌症村 鎮裡因污染彌漫死老鼠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4 18:14:57  


 
  治不好的淮河水污染

  作為淮河水系中第一大支流的沙潁河,於1958年響應“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號召,修建了沙潁河上著名的槐店沙河大閘。

  自1986年起,這個蓄水量達1億立方米的大閘,卻變成了一個天然的攔污截垢屏障。

  由於上游鄭州、平頂山、漯河和周口等地化工、皮革、造紙廠的無序和不達標排放,大閘攔截的水成了“禍水”,大量的氨氮、COD化學耗氧物以及氰、汞、鉻、砷、酚等“五毒物質”,在此發酵、蒸發、濃縮,轉化成強致癌物質和劇毒氣體,其色之黑,味之臭,令人駭然。沈丘縣是沙潁河由豫入皖的最後一站,也正是因為處在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沈丘成了災難深重的“污水缸”。

  沙潁河流過沈丘縣城中心城區,當地居民告訴《法人》記者:“如果在沙潁河旁的幹渠邊打壓水井,幾十米深的水還是鹹、澀,聞著一股臭味,喝著一股苦味。”

  連續喝這種水,造成了大量的癌症、結石、不孕不育等生態環境疾病患者和新生兒先天性畸形等疾病高發的嚴重後果。污染區的農民沒有先富起來,而是先病起來。沿淮村民因水得病,因病返貧,貧病交困的現象較為普遍。

  “兩市夾一縣,沈丘要完蛋。”趙彥凱告訴《法人》記者,“當時1993年沈丘上游的項城縣撤縣建市,而下游的安徽省界首市89年已經建市,兩市和沈丘縣很近,對於沈丘沙河的污染當地群眾便歸責於地方政府無力。沙河水不到20年就被迅速、徹底地污染了。”

  淮河水系(包括各支流)被污染20餘年以來,經由幹渠、支渠、毛渠等灌溉水網,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土地和村莊,同時灌注進坑塘,致使村莊周邊的飲用水隨之都被污染;其流域內眾多村民長期飲用的地表水存在嚴重超量的污染物質。

  在2000-2005年期間的連續多年檢測中,沙潁河的水質都是“劣五類水”。在國家標準中對“五類水”的定義即是“不可飲用,不可工業用,不可農業用,喪失水功能”的水,意味著水體已經失去了任何利用價值,科學地說它已經不是“水”,而是奔流的毒藥湯,人體直接接觸有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