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海外漢學家看屈原:詩歌史上一個特別存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3 08:19:22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在中國詩人之中,屈原在自己的詩歌中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追求和對祖國大自然的細膩感受,屈原以一個真正思想家的洞察力、一個偉大藝術家的敏感,覺察到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類及整個人類命運之間的極其深刻的矛盾。 
 
  ——H.T. 費德林,蘇聯著名漢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教授。一生潛心研究中國文學,屈原研究是他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他是最早把屈原的詩歌翻譯成俄文的蘇聯學者。
 
  《天問》同《莊子.天運》一樣提出了宇宙起源論和宇宙學,逐漸地涉及到關於神話、歷史以及歷史人物的疑問,這些問題就像謎一樣,是對世界的起源、結構及其存在原因進行的哲學思辨。
 
   ——戴密微,法國知名漢學家。在中國哲學,尤其是佛教、道教、敦煌學、語言學、中國古典文學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並因此在漢學界享有盛譽。他從研究敦煌經卷始,繼之及於禪宗、禪意詩、文人詩,尤其是評介中國古典詩歌深入細致。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極具個性特征詩人的作品集,它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自成體系,開了中國詩歌的新體式,它的以三音(三言)格律為主調的形式,是中國詩歌史上一種特別的存在。
 
  ——竹治貞夫,當代日本的《楚辭》名家。著述甚豐,多獨到之見。他不僅撰寫了《憂國詩人屈原》,編了《楚辭索引》,還出版了分量很重的論文集《楚辭研究》,該書可謂集大成之作,集中闡述了他對楚辭的一系列精辟見解,為中國學術界所贊譽。
 
  類似《天問》的思辨在《梨倶吠陀》、《奧義書》、《埃達》、《莊子》都存在,其產生的原因可以著眼於比較宗教學的觀點來解釋,不一定是相互直接影響的結果,而是一種文化上的平行類似現象。
 
  ——衛徳明,德國知名漢學家。專長於中國文學與中國歷史。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