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有意義的可能還是馬英九在吳行前的談話,那就是再次強調“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並且舉出雙方互設辦事機構,絕對不會把它當成是外交使領館,這些雙方政治定位的看法,雖是用負面表列描述,卻很得到此京的正面肯定。其實馬英九自2008年就任“總統”之後,就跟前任的陳水扁一樣,對兩岸之間一些複雜的關係,一直採取“負面表列”來描述。最早是“不統,不獨,不武”,對岸只對“不獨”有興趣;接著是提出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主張,北京至今一直沒有回應過;等到辜汪會談20周年紀念,馬明確說出當前大陸政策不會采行“二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北京應該將這樣的“負面表列”聽了進去。因此,在習近平見吳伯雄之前,再次聽到馬的“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談話,應該是有助本次“吳習會”更深化進展的會談結果。
因此,由上面的一些背景提示,廣義用詞,以及善意表達的因素分析之後,會發現“吳習會”肯定會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作者謹以兩黨領導人當著媒體前的公開發言先作解讀,實際已經可以看出今後兩岸發展的主軸,將鎖定在“和平發展”的方向。這可從吳伯雄致詞時指出,“相信兩岸有足夠智慧,讓炮火相向的日子永遠不要再來”這句話來得到驗證。同樣也可從習近平所說:“過去這五年,我們兩黨、兩岸、兩岸同胞共同努力開辟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推動了兩岸關係取得了重大進展。新形勢下,中共中央將繼續實行既定的大政方針,致力於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文章說,另外,吳伯雄也在記者會上透露曾向習近平表達了台灣希望參與國際活動及盡速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期盼。雖然吳伯雄轉述,習近平的回應仍如以前胡錦濤的說法,認為這可透過兩岸平等協商加以解決。但是一個重大信息還是呈現:那就是一切的政治議題,雖可透過對話讓彼此了解,但最終仍是要經過雙方的談判程序才能解決。
文章說,最後,由於是閉門會議,有些內容雖不是外界所能知悉,但是可以在邏輯上推論得到一些概念:第一,習近平既然重申北京將延續既定對台方針,並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就表示他對台北現行大陸政策的認同與肯定,所以在共同基礎上,會談到對雙方有利的議題;第二,既是往“和平發展”的方向去深化兩岸關係,那也就表示兩黨或兩岸將不會只重口頭上的宣示,在交談中勢必觸及可維繫兩岸“和平發展”的途徑與行動,比如像是台北關心到對岸撤彈的問題,或是北京有興趣建立兩岸軍事運信機制的期待。總而言之,政治話題在吳習兩人交談之中,將難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