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夢”與“周邊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2 11:27:38  


 
  “過去很長時間內,我們與一些國家或斷交或敵對;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可以說我們在周邊沒有一個敵人。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發展為周邊國家也帶來了發展機遇。這是一個重要的根本轉變。”張蘊嶺說。

  中國並非“孤獨的大國”

  自2010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實力迅速提升,中國與一些周邊國家的關係又出現新的變化,也帶來新的挑戰。

  張蘊嶺認為,如何應對海上爭端升溫,如何看待美國“亞太再平衡”,如何在中國發展的同時推動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不僅對中國,也是對中國鄰國的考驗。

  針對當前“中國夢”所面對的周邊環境評估,張蘊嶺持相對樂觀態度。他指出,雖然中國與個別國家存在海上爭端,但中國周邊大局勢基本穩定。而且,即便美國在加快“重返”步伐,拉攏更多盟友支持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美當前也不是完全敵對的戰略對抗關係,而是出現了一些共同利益與關注點,雙方正在努力建立一種新型的大國關係。他說:“中美領導人本月的會晤也表明,中美不僅有戰略競爭的一面,也有戰略協商、共謀的一面。今後,這兩個趨勢將同時發展,如果利用得好,美國‘重返亞太’對中國來說也可能變成一個有利因素,至少中國可能努力增加其有利面。”

  張蘊嶺表示,當前中國在周邊的朋友並不比美國少,中國絕非西方所說的“孤獨的大國”。因而,正確估計周邊形勢,對中國實現“中國夢”非常重要。如果評估過於悲觀,那採取的政策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緊張;相反,如果認為中國在周邊仍有較大的戰略操作空間,那麼在處理與鄰國關係時也將變得更積極。

  他分析指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應對周邊挑戰、構建周邊關係的一大特征,可以概括為:“更自信、更有進取心、更有新風格。”他強調“進取心”包括豐富的涵義,比如解決問題的形式更靈活、更易於令人接受,處理爭端更具耐性與智慧,等等。張蘊嶺說:“涉及到領土爭端問題,一急就容易開戰,但戰爭解決不了問題;而政治解決需要有耐性,這本身也是一種進取心。比如在局勢緊張時要能穩住大局,盡可能找到兩個國家的共同關注點,找出雙方可繼續往前走的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