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中國航天趕超美俄或比預期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7 10:11:31  


6月26日,圓滿完成任務的三位航天員張曉光、聶海勝、王亞平(從左至右)自主出艙。當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3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外媒稱,在冷戰時代,美國和蘇聯實力角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在太空探索技術上的競賽。隨著中國在21世紀的崛起,太空舞台再次熱鬧起來,因為中國把精力投入在獲取太空能力、展示國家實力上。

  據《參考消息》援引印度國防問題分析研究所網站6月24日刊文稱,6月11日,中國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號。重要的是,2003年中國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任務,距今已經十年了,神舟十號展示了中國的科技能力在過去十年中的進步。

  文章指出,中國計劃到2020年建成自己的空間站,此次任務是朝該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中國將建造的空間站預計重60噸,比目前運行的國際空間站小得多。國際空間站重量超過400噸,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國家聯合控制。

  女航天員王亞平於6月20日成功在太空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課。文章說,這證明中國已成功掌握太空艙的數據傳輸和通信能力。這也有助於激發年青一代學習太空知識的意願。另外,三名航天員實行相同的作息時間,這顯示出中國對飛行器的技術越來越有信心。

  文章說,神舟十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是中國在空間技術上取得的壯舉。這也激起人們對中美在太空能力上的比較。在過去幾年,美國削減了對太空領域的投資。由於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步,美國太空經費削減讓人們不禁要問,中國趕超美國的時間是否比預期的要更早。

  文章認為,民族主義也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中國政府總是把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作為民族崛起的重要一步。其次,太空領域的發展也與中國的發展和繁榮聯繫在一起。太空領域的發展也是中國在取得大國地位道路上合理的一步。

  文章指出,中國成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和載人航天任務,其中展示的技術被視為應用於和平目的。然而需要強調的是,技術都是多維層面的。這種太空技術還可以應用於軍事目的。太空技術的附帶作用當然能幫助中國進一步提升軍事和防禦能力。因此,中國太空能力的提升引起鄰國及國際社會的擔憂並不令人驚奇。

  俄羅斯《莫斯科晚報》6月25日報道稱,中國神舟十號飛船於26日返回地球,中國也因而躍居世界第三大航天大國的地位。鑒於雄心勃勃且勤勤懇懇的中國正在許多領域成為領袖,它是否很快將在航天競賽中趕上美國和俄羅斯已成為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

  中國希望在航天領域走自己的路。2011年中國有了自己的目標飛行器,雖說不大,像一艘帆船。中國航天員已掌握太空行走技術。

  報道指出,中國認識到,航天和科技成就對振興經濟、對國家的國際地位及教育年輕人樹立崇高目標是多麼重要。

  報道說,中國將向航天超級大國發出挑戰。美俄暫時還在航天領域保持著領先,但要知道,不久前還造不出任何比手電筒複雜的東西的中國,現在已占據所有電腦市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