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連立堅:對話取代對立 正視交流失衡現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6 00:53:18  


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後,台灣“國會”及民間激烈的抗議聲浪令大陸方面困惑不解。
  中評社台北7月6日電(特約作者 連立堅)筆者全程參與本次會議,總結本次會議重點在於解決長期以來國共會談與交流成為兩岸交流單一模式所產生的“交流失衡”現象。
 
  根據與會大陸商務部服貿協議主談人陳星司長所述,兩岸交涉服務貿易協議曾經過兩年協商及六十餘場產業座談,且大陸方面釋出重大善意,在WTO基礎下增加了30%的讓利,比中港CEPA更優渥。然而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後,台灣“國會”及民間激烈的抗議聲浪令大陸方面困惑不解,其實這就是交流失衡的具體表現。當自命正宗且唯一的台灣方面交流者——國民黨政府以全民代表的姿態進行協議談判時,其實在台灣內部藍綠嚴重對立下的部分族群及利益,是受到忽視的。因為在只有藍營為代表的協商中,再長的時間,再多的場次,都很難完整的呈現台灣民間整體的民意;余克禮所長開幕致詞中所舉案例認為也到過台灣南部辦過座談,並聽到基層的聲音,都相當正面。其實也是在國共交流架構下由藍陣營主導的意見,既然是藍陣營主導及泛藍民眾參與,難怪難有異音。

  另外,根據童振源教授引述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台灣拒統指數在國民黨執政後反而由2007年的39.9%爬升到2012年的47.6%,顯示趨於緩和的兩岸關係及國共主導數量倍增的交流與互動,並未帶來台灣人民對統一的好感,甚至更為疏離,更為排拒,問題出在哪裡?由本次服貿協議產生的爭議及拒統指數不減反增的現象顯示,長期以來台灣方面僅由國民黨一方主導下的兩岸交流已經發生交流失衡的情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