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克強經濟學”帶領中國經濟轉型闖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9 10:37:15  


 
  “這的確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中國的確面臨很多問題。”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奇布直言不諱地指出,“對中國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政府的權力超過了經濟發展,這樣會阻礙經濟的繁榮發展,這也是很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中國一定要非常謹慎。”

  波蘭前副總理科勒德克認為,在這個轉型期,中國經濟必須從出口和投資驅動的模式轉到以消費為驅動的模式上來。“因為中國的消費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太弱了,甚至比起新興經濟體如巴西、俄羅斯,中國的消費總體上也處於非常疲軟的狀態。”在其主政波蘭期間,曾追求一種黃金秩序,即一種比較健康的經濟增長速度,這種速度平衡了出口、進口,平衡了投資、GDP、消費、財政預算和財政支出。在他看來,中國也應該這樣。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霍建國新聞,霍建國說吧)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坦言:“我們的經濟最終要逐步轉向內需為主的增長模式。然而,這種轉型需要漫長的時間,恐怕5年不一定能完成。從提出轉型經濟至今已經過去了10年,現在看來,效果並不怎麼理想。”

  新動力

  當然,在過去的3個月里,新一屆政府也一直在積極地尋找支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3月底,李克強到江蘇、上海考察時,同意並推進建立上海自貿區,從而使上海、長三角、長江流域形成改革開放新格局,以自貿區建設構建新引擎。

  5月底,李克強出席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峰會,要求加快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6月初,到河北考察時,李克強提出加快環渤海地區一體化建設,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新引擎。

  “現在看來,產業、區域和開放,這三個方面都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引擎。”王一鳴說,培育新的增長引擎,推進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這是從供給端來找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而城鎮化則主要解決中國經濟需求端的問題,它對中國意味著,未來可以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及新的投資需求。

  毫無疑問,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

  然而,前30年由政府主導的城鎮化刺激經濟增長之後遺留下來的種種弊端仍讓決策者心有餘悸。在GDP指標的考核指揮下,地方政府抓項目,修大馬路,建高樓,建新區,建廣場……卻仍然沒有解決人的城鎮化問題。

  “新一輪的城鎮化要堅決避免城鎮化的弊端,這需要從體制上解決問題。”

  全國人大財經(相關:理財 證券)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前不久,剛剛參加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分組討論。“討論很熱烈,平常一般到11點左右就散會了,我所在的第六小組一直討論至中午12點。城鎮化實在太複雜,達成共識比較難。”

  事實上,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二五”城鎮化規劃》早在去年底就已完成,但遲遲未公布,主要原因亦是大家對城鎮化的路徑還沒有達成高度的共識。

  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中央政府在討論什麼樣的城鎮化,地方政府在做什麼樣的城鎮化,都非常重要。”問題的關鍵是,兩者很有可能並不一致。他在中國很多城市考察時,鮮見城市的改革,而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擴張的衝動。

  “對地方政府來說,城鎮化最重要的結果還是GDP。土地的城鎮化遠比人的城鎮化重要。與此同時,他們需要很多的錢加大投資,從而又進一步加大了早已高企的地方債風險。”他認為,中國城鎮化的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將取決於地方政府,因為他們才是城鎮化的推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