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克強經濟學”帶領中國經濟轉型闖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9 10:37:15  


 
  放權

  對處於轉型期的整個中國來說,怎麼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經成為關鍵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認為,必須扭轉由於政府過度干預經濟造成的經濟失衡問題。

  她以近些年產能嚴重過剩的光伏、風電、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痛陳政府干預經濟的弊端,“這些產業一上升到國家戰略,經國家規劃,就變成了政府行為,各級政府就把它作為一種政績工程,於是全國若干個政績工程出來,很快導致過剩。一些產能過剩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這種產能不僅在國內需求過剩,而且放眼全球我們這個生產能力也是過剩的。光伏就是這樣。”

  由於政府干預下導致的經濟失衡,“這麼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巨大存量,GDP的總量,產能的總量,以及貿易的總量都挺大。要把我們的存量調整作為改革中最大的試點。”

  然而,這麼大的存量到底怎麼消化、盤活,是個問題。

  “怎麼辦?只有用時間來調整。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化解我們過去嚴重過剩的產能。”張燕生說。

  在他看來,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困境仍在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穩中國經濟下一步要出大問題。”

  霍建國同樣將實體經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強調,“現在的實體經濟發展困難主要是因為投資環境不好,給它們一個公平的環境,民間的內生動力發展欲望是很強的,若能動員發展起來將解決很多問題。”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樊綱新聞,樊綱說吧)說:“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政府怎麼放權,民營經濟怎麼發展,怎麼打破一些壟斷,怎麼使得金融機制能夠為這些創業和中小企業服務。”

  李克強上任之後,曾代表新一屆政府作出承諾,要把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1700多項再削減1/3以上。第一次國務院全體會議上,他又強調,大幅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真正向市場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放鬆政府管制也因此被學界擴大解釋為“李克強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從朱熔基到李克強

  人們期待著“李克強經濟學”將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上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之路。誠如李克強本人所言,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李克強的改革魄力也喚起了人們對朱熔基時代的記憶。

  國務院前總理朱熔基一直被認為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領導者,和中國共產黨的權力中樞里最具經濟眼光的人之一。掌管中國經濟的幾年間,朱熔基以其驚人的改革魄力和勇氣,克服內外部的矛盾和挑戰,推出了他的“改革新政”,涉及企業制度改革、財務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物價體制改革等多方面,最終將計劃體制下的中國轉軌經濟帶上了市場化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