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京媒:中美不冷戰或是一段大歷史的開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2 07:56:06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隨著幾百名高官參加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全球輿論的一大塊注意力又投向這兩個最重要大國的關係上來。如何評價它呢,真是一言難盡。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中美關係顯然避免了最壞的情況:戰略對撞和冷戰都未發生,而且兩國的主流意願都是不讓它們發生。應當說中美已經創造了歷史,人類近代史第一次見證了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既非敵人,也不能一口咬定是“對手”的關係。兩國官方公開說既競爭又合作,實際情況比這一表述更複雜些,但相差不算太遠。

  當前的中美關係有可能處於一段大歷史的開局,兩國相處的難題成堆,它們指向了一些不確定性。中美或許能從目前的戰略互疑和防範逐漸走向互信,成為穩定的夥伴和朋友,那將是全人類意義的偉大政治突圍。但也說不定兩國會在互疑中相互繞進去,最終面對重大危機。

  中國仍是中美關係中的弱者,這一身份還要維持很多年。中國對建立中美戰略互信的願望因此更強烈。美國的宏觀控制力強,它也願意同中國保持穩定關係,但會為此提出一些條件。 

  這就是中美每次高層對話美方都會從戰略層面“走神”,向中國提各種具體要求,包括一些無理要求的原因。 

  像這一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在栽了斯諾登這個跟頭的情況下依然指責中國網絡盜竊商業情報,要求中國匯率改革等,一點也不見它心虛。 

  美國的對話強勢仍有牢固的實力基礎,這一現實會將我們團團圍住。中美對話一方面是我們與美國的溝通,同時它應有助於我們梳理對美戰略思路。 

  我們首先有必要在美國的力量面前謙遜,這樣的態度和自省應包含我們的現實主義哲學觀和政治觀,也包含中國從古至今的經驗。但同時我們也要對自己的實力充分自信。我們要清楚,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相對溫和態度是對中國實力的尊重,是美國國家利益的不二選擇。如果中國只是普通大國,美國的對華態度大概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美國對華的各種要求將源源不斷,它們的總目標是要增加中國崛起接下來的成本,拉長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力量的時間。美國覺得中國在上一輪全球化過程中崛起得太順利了,它希望結束中國接下來的好運,讓我們加入艱難發展國家的行列。 

  美國會為這一戰略目標投入一些力量,但不會為了實現它“不惜任何代價”。美國的政治制度使它很難做主動與中國戰略對撞的政治動員,它只能量力而行,而且它的做法需要在美國的輿論和法律層面說得通。 

  這一切使中美“既競爭又合作”成為可能。對於美國提出的具體要求,動機都是自私的,但這些要求並非對中國全都有害,我們需要甄別。對中國部分有益的,我們就可以給予不同程度配合;對觸及我國根本利益或者基本沒好處的,我們就拒絕,不理睬,或者掛起來拖著。 

  中國的實力雖矮美國一頭,但由於我們沒有打算同美國全球競爭,而只是捍衛自己逐步擴展的利益面,相對於後一個目標,我們的實力又是寬裕的。一旦圍繞中國核心利益進行博弈,美國沒有制勝中國的把握。 

  我們應當很踏實,對中美關係保持基本平穩樹立更多信心,對在保護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同樣應有信心。中美互信重要,中國自信更重要。自信的中國更加確定,美國會圍繞它做自己的調整,逐漸實現美國自信同中國自信的融合。中國自信了,也會減少敏感,平靜承受中美關係的曲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