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問3.5萬億美元外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09:17:10  


 
  “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結束了持續高速增長的歷史,將進入增速放緩、總量波動的階段,這一階段可能將持續3年以上,其後將走出一個新的趨勢。在這一新趨勢中,外匯儲備總量下降的可能性要高於上升的可能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這樣判斷。

  現有外匯儲備比較充裕,但究竟多少合適,目前沒有定論

  現有的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多還是少?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適度,在理論和實踐中沒有統一標準。國際上也只是定義了外儲的低限,高限則沒有共識。“傳統觀點認為,外匯儲備不得少於3—6個月的進口額及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外債。按照這一觀點,我國外匯儲備的低限約為1.5萬億美元左右。由此可見,我國現有的外匯儲備比較充裕,但究竟多少合適,目前沒有定論,需要綜合考慮我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趙慶明說。

  比如,我國外匯儲備現狀是“藏匯於國”,與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比,企業和居民的外匯存款僅4400億美元左右,絕大部分外匯資產在政府手里。而發達國家大多“藏匯於民”,2010年,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的民間外匯資產分別高達4.99萬、6.91萬、12.78萬和15.4萬億美元。雖然這些國家的官方外匯儲備不及我國,但加上民間這一塊,其外匯資產均遠遠超過我國。

  “其實,那種所謂的傳統觀點是在過去條件下得出來的,現在已經過時了”,連平坦言,如今,國際收支中更為重要的因素是資本流動。一些國際資本流動速度快,會對股市樓市帶來大幅波動,且具有“羊群效應”,短期內可能出現急劇爆發的局面。“應對這樣的國際資本流動需要多少外匯儲備?事實上已很難用進口額、外債等指標來衡量。”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確保國際清償能力、提高風險應對能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意義。需要強調的是,這麼多外匯儲備並非我們刻意追求,而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運行的結果。

  經濟學中有一個國民收入恒等式:儲蓄-投資=出口-進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消費率的不斷下滑,儲蓄率不斷攀升,根據恒等式,當儲蓄率超過投資率時,出口必然會大於進口,從而形成貿易順差,引發外匯源源湧入。“外匯儲備激增,根子就在於長期以來我國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過度依賴出口,而要轉變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仍需時日。”趙慶明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