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長期以來,我國在涉外經濟政策上“獎出(出口)限入(進口)”、在外匯管理政策上“寬進(流入)嚴出(流出)”,以及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企業和居民普遍不願持有和保留外匯等因素,也都助推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科學發展的主線,將貫穿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外匯局將採取綜合措施,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根本上減緩外匯資金流入壓力,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基本平衡。
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考慮收益,應不斷創新外匯儲備運用
有觀點認為,如果不考慮匯率變化,全球主要國家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約為3%—5%,由於美元的購買力每年大約縮水2%—3%,加上央行持有外匯儲備的資金成本,外匯儲備如此運用似乎有點不“划算”。
“我國外匯儲備的性質決定其要按照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進行經營管理。安全是首要原則。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考慮收益問題,追求較高的收益往往也要承擔較高的風險。”連平說。
趙慶明表示,這只是外匯儲備運用的“賬面收益”,外儲還有許多無法計算的巨大的“隱性收益”。“外匯儲備有利於防止國際收支危機和貨幣危機,維護金融穩定,這種收益是多大?外匯儲備有利於保持匯率穩定,促進企業出口和百姓就業,這種收益又是多大?”
另一方面,專家也認為,應當不斷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擴大其投資範圍與領域,進一步促進外匯儲備多元化經營管理。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拓展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這是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有助於更好地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