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飛豹"之父陳一堅:"我只是一介書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09:45:25  


 
  一介書生,創新乃日常事

  “我只是一介書生。”陳一堅說。

  對這個書生來說,創新不是火花四射的激情迸發,而是日常的工作,“就是遇到問題不吭聲,自己去學習去解決”。

  改革開放後,陳一堅赴德國參觀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的前身MBB公司,看到好幾櫃子研製飛機的美式技術規範,翻了幾本後,陳一堅被震撼了:這個規范太先進了!當時我國長期按照蘇式技術規範、管理模式研製飛機,這與實現“飛豹”的設計要求有著難以想象的差距。就在短時間的參觀中,他很快領會了蘇式規範和美式規範的差異。

  陳一堅團隊毅然決定規範轉軌。一個創新的標準樹立了,之後各種困難考驗接踵而來。

  選擇了美式規範,飛機的設計計算能夠更加精確,卻非常費時,非得用計算機才行。勒緊褲腰帶買來了新的設計工具卻不會用,怎麼辦?陳一堅又發揮了善“啃”書的能力,買來許多這方面的書籍、資料,先掃盲後又自學編程。因此,“飛豹”成為了國內最早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機種之一。

  如今,已經83歲高齡的陳一堅仍然為大飛機的發展奔波呼號,依然密切關注著新“飛豹”的研發和升級,為航空人才的培養不遺餘力。

  第一代“飛豹”研製歷經20年,而如今“新飛豹”從立項到裝備部隊只用了短短數載;原來的飛機設計需要鉛筆和尺子畫成的幾萬份圖紙,如今只需要借助全三維數字化技術就能研製飛機;原來飛機的機翼機身整合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如今只需要幾小時……

  形變化,魂繼承,“飛豹精神”又在新的團隊裡流傳。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