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浙江省要求清理規范議事協調機構,杭州市蕭山區編辦的吳煥根在政府內網上搜索發現,區委、區政府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多達235個。
這些領導小組五花八門。
陜西省某市曾于2006年成立“推廣足療保健工作領導小組”,並且各縣區、鄉鎮街道,也紛紛成立。這些小組在成立之初即受到爭議,如今已銷聲匿跡。
某地有環保工作領導小組。河道需要整治時,又成立某區域或某河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了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又建立了“網上信訪”工作領導小組。
“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對自身到底設了多少個領導小組都說不清楚。”周望介紹,實際上,地方上的許多領導小組都是“紙上機構”。從發文件成立,到發文件撤銷,期間可能從未正式運行過。
“越界干預日常機構”
領導小組一般都要由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他們常常身兼數職。
所街鄉的38個領導小組,組長分別由黨委書記和鄉長擔任,人均19個組長頭銜。還有比他們“更累的”。網友發現,2009年,浙江省岱山縣一位縣委副書記被安排擔任近40個領導小組的組長。
周望告訴記者,許多通過日常工作會議就可以研究解決的問題,也要經領導小組的會議研究,兼職過多,開會過多佔用了他們處理日常工作的時間。
因命名時要體現小組的職能,有時候它們的名字會很長。湖北的一個領導小組名稱長達42個字,該省某縣一個關於景區環境治理的領導小組的名稱更長,有63個字。有網友評價:章都刻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