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松井忠三:沒有任何國家市場能夠取代中國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2 10:35:41  


 
  《日本新華僑報》:如今,在海外23個國家裡有217家“無印良品”店。有不少日企都在進軍中國市場後反映,中日兩國在貿易習慣和消費傾向上存在明顯的不同。對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松井忠三:日中兩國在貿易習慣上的確存在很大差異。就我個人體驗來看,最大的不同,就是品牌與開發商之間的關係。在中國開店,必須和開發商搞好關係,要經常吃飯、見面,互通有無才行

  就比如我們在重慶的花園路街道開第二家店的時候,開發商事先就了解到,那裡會建一個地鐵站,也會成為高速公路的出口。所以他們決定在那裡建一個高級公寓和一個商業設施。而我們的“無印良品”二號店,就開在新建的商業設施裡面。

  說到消費傾向,我的感覺是中國人喜歡買國貨,所以在同類市場上,本國企業的實力非常強,銷售額位居前列的都是中國企業。

  截止2013年五月末,我們在中國的店鋪總數是72家。到2013年末,我們計劃開到100家。

  《日本新華僑報》:2012年9月中日島嶼爭端明顯化後,“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出店計劃有沒有受到影響?

  松井忠三:不能說完全沒有。在2012年9月18日的那一周裡,店鋪銷售額下降至36%,但進入11月以後,銷售額又恢復到100%以上。影響只持續了一個半月。

  “SPA”也能做到高收益低風險

  《日本新華僑報》:“無印良品”是“SPA”(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Speciali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企業的先驅。但在進軍海外的情況下,“SPA”又被看作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代名詞。在您看來,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松井忠三:像我們這樣的“SPA”企業,一般都是從商品企劃、研發、再到販賣,全都一手包辦。

  在我們開發、販賣的產品中,日常用品要占到52%到53%,服飾要占到33%到34%,食品約占10%左右。由於我們是以日常用品為主,所以競爭對手只有來自瑞典的宜家。

  每賣出一件售價1000日元的商品,我們的獲利大約在500日元左右。售價的一半是利潤,所以高收益被視為“SPA”的最大特征。但“SPA”要想在海外獲勝,的確不太容易。就比如建在上海最繁華街道的古奇旗艦店,他們的商品銷售量並不大,很多都需要自己消化。雖說成本價只在售價的50%左右,但由於都是自己設計、開發的產品,所以賣不出去的庫存也很難辦。這也是“SPA”會被說成是高風險企業的原因所在。

  在風險性的問題上,我們比其他“SPA”企業做的比較好。因為我們會通過與顧客交流來獲取信息,再參考信息進行產品開發。跟得上顧客的需求。

  當然,任何企業都有利與不利的地方。同為“SPA”企業,服裝企業顯然要比我們的收益更高。因為服裝的成品價只有20%左右。但他們的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如果拿我們與服裝企業相比較,顯然,服裝企業的生存狀況更為嚴峻。而我們比較有利的地方就是競爭對手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