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V興衰見證網絡自淨能力成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5 11:27:53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外近日發生爆炸事件,一如此前多起類似事件,一些媒體人、有影響力的大V以及各種真假難辨的“受害者親屬”乃至網絡推手,都開始遵循“法無可恕,情有可原”的邏輯,討論爆炸案製造者過往的悲慘遭遇,從而博得人們的同情,以及對暴力行為的諒解。

  與此同時,持理性立場的網民開始立場鮮明的抨擊這種動用暴力的事件,認為無論有何種“理由”,都要無條件譴責。縱觀事發後48-72小時內新浪微博輿論場,這種理性聲音,由輕變響,由弱到強,引起越來越多的共鳴。對此有共鳴的網民,縱然對現實都有著各種各樣的不滿和批評意見,但有一點基礎的共識:批評和建議,是為了讓社會變得越來越好,既不是為批評而批評,也不是為牟利而用批評來吸引眼球,更不應該為吸引眼球不惜突破底線,用他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微博。

  各種網絡行為必然經歷一個從混沌到有序的發展過程,即一種規範自發產生、發展和鞏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動機、思潮、觀念、話語、行為彼此衝撞,在一個相對寬鬆和理性的環境下,基於對人的樂觀預期,筆者相信最終會形成一種自發的淨化機制。這種機制,從理想的狀態來說,在中長期,會實現良幣驅逐劣幣,讓真正理性的聲音占據主導位置。從深層次的分析看,新媒體空間承載著人們不同的需求和預期:從理性的表達到必要的宣洩,從知識的獲取到輕鬆的娛樂,從自我價值的實現到商業利益的攫取,完整光譜的人性,複雜全面的利益訴求,都應該、必然而且可能在網絡空間逐漸展現。即使從最極端的情況來看,哪怕外媒可以用“謠言共和國”這樣的標簽貼到中國新媒體上,中國新媒體自我淨化能力的成長和發展,都不容忽視。因為沒有任何人真心希望或者願意,在一個由謊言或者被各種機構精心操控的信息塑造出來的“真實世界”裡幸福地活著。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如亨廷頓描述的起飛階段的發展中國家,都面臨民眾預期持續增長與滿足預期能力相對不足的尖銳矛盾,預期的落差、衝突的利益、受損的個體,都會導致挫折情緒的累積,攻擊性的增加,所謂的“社會戾氣”的累積,背後的機制無非如是。但一味的埋怨或縱容,都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大家都知道高壓鍋需要排氣閥才能正常運作。最大限度的鼓勵、推進規範和秩序的發展,是所有面臨新媒體挑戰的國家都必須認真完成的任務。

  如今,在大量中國網民覺醒之前,資本已敏銳意識到巨大機遇,借助對信息流動的精准操控,可以在個人聲望,社會影響力,經濟收益三個層面獲得回報,各種大V因此在諸多事件上表現出了某種採用統發稿密集轉發的態勢,搞笑的是,還有媒體人把此類情況看做是中國社會進步與覺醒的標誌。如果不是太過天真,只能說是商業資本的巨大影響力已侵蝕了他們基本的判斷力。

  網絡真正的力量,不是迫使權力從政府轉向大V或意見領袖,而是真正意義上讓普通個體能獲得足夠進行判斷的必要知識,並提供一個大聲說出自己看法的平台。最終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個體聲音,將共同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出事實的真相,塑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民意”。沒人能成為壟斷話語權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和粉絲的關係,不再是精英和受精英操控的群氓,而是相對平等的個體和聽眾。中國網絡空間意見領袖的興衰輪替,將繼續見證這一過程。

  在此過程中,媒體站在了十字路口:可以選擇站在資本和精英一邊,努力消解網絡空間的自淨能力,確保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成為資本和精英的禁臠;可以選擇站在民眾一邊,小心謹慎地克制著過度衝動,本著社會責任的取向,扶持成長中的網絡空間自淨能力。小心謹慎的評價網絡空間的積極變化,不簡單地把責任推到網絡、網民身上,及時肯定網絡空間的積極變化,這是當下政府和有社會責任的媒體的重要任務。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