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作家丁玲:毛主席旗幟下的一個小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7 10:02:35  


 
  毛澤東後來還多次表揚,丁玲現在到群眾中去,就能寫好文章,後來,在毛澤東的鼓勵下,丁玲背上包袱去了河北一個農村,在這裡她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親自體驗,參與河北正在開展的土改生活,1948年6月,丁玲完成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
 
  邢小群:桑幹河上就是她下鄉去土改,跑到河北,逐鹿縣的一個村子去土改去了,這個村子叫什麼來,暖水屯吧去土改,然後她根據自己參加土改的這段經歷,然後寫出了這個《太陽照在桑幹河上》。
 
  解說:1951年《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這部作品當時被視為延安文藝座談會後,長篇小說創作的高峰,也奠定了丁玲1949年後中國文壇的地位。
 
  徐慶全:她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在1951年獲得了斯大林的文學獎,因為當時在那個年代是蘇聯的一切就是我們的一切,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是一切導向蘇聯的地所以蘇聯對一個人的一個中國一個作家,某一個作家或某件事情的價值判斷,那麼基本上我們都是很擁護的,所以當時丁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以後,她的地位相當相當的高。
 
  解說:然而,在後來的歷史評價中,這部作品卻飽受爭議,有人認為那裡簡直看不到丁玲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有哪一個純粹政治性的主題,一些評論家甚至將其視為,左的政治宣傳作品,認為其文學價值極其有限。
 
  徐慶全:你讀《太陽照在桑幹河上》,那是圖解政治的東西,你根本讀不下去,但是你現在讀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記》,那還會感受到那種自由的一種呼吸,或者是自由的一種追求。
 
  邢小群:就是說她,早期的東西,你看她是直射民間的一些苦難的東西,在那個時候她沒有特別明確的階級的路,什麼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什麼,他都是人,我見到的這些人,這些事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