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債務“黑洞”引中央警覺 審計署將詳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9 09:10:20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政府性債務審計是全國範圍的一次摸底,我估計會比2010年的地方政府債務審計更徹底、更全面,主要是看2010年以來地方政府又新增了多少債務。”有媒體報道稱,不同於2010年的三級地方政府審計,此次審計署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摸底調查,新增了對鄉村一級債務的審計。針對五級政府審計的說法,審計署新聞處相關負責人並未予以證實,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這種可能性非常大。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在一些鄉和縣,地方政府財政和債務問題非常嚴重,特別值得重視。”

  “應該說,現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較為集中。但是,風險到底有多高,能不能轉化為危機,會不會失控,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統計渠道。”王雍君告訴記者“現在關鍵的一步就是識別、預警,看哪裡有危機。審計的重點將是對違規的審計,比如違規擔保、違規借款、債務資金的違規使用等。通過這個過程了解地方政府的債務究竟有多少,就可以為預警提供寶貴的信息。”

  而市場則擔憂此次審計將對市場產生“地震式”的影響。光大證券曾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約有人民幣1270億元(合210億美元),幾乎等於上半年627億元的兩倍,規模為2000年以來最高。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從市場角度看,地方債的風險非常大。他進一步解釋道,“地方政府常通過借新債還舊債,審計進入後,對資金來源查得比較認真,舉新債不那麼容易了。如果不讓借新債了,那麼舊債的償還壓力就比較大了。這種風險是普遍性的。”不過,李迅雷也指出,和地方融資平台相關的銀行貸款、企業債券、信托產品都會受影響,產品的發行規模可能會減少,不過其他方面的影響應該不大。

  實際上,在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已經成為和房地產泡沫同樣引人擔憂的風險,甚至有人擔憂中國某些地方政府因為過度舉債而面臨破產危機。如何才能徹底化解地方債危機?楊志勇指出,這需要制度性的改革“要解決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問題,不能靠堵,只能靠疏導。所以,要逐步放開地方政府自行發債的權力,只有債務更加透明,風險才更容易防範。現在已經有6省市進行了自行發債試點,但規模還小,未來需要進一步擴容。”楊志勇說。

  王雍君則指出,“地方政府不問責債務、問責政績。官員出政績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借錢。等要還債的時候領導已經調離或者晉升了。債務問責機制的漏洞不容忽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