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媒:同擔重任 朱鎔基做加法李克強做減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31 09:24:53  


“李克強經濟學”受國内外輿論熱議。大公網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這些日子,媒體上對朱鎔基改革的評價似乎突然變得正面起來。事實上直至上個月,朱鎔基在20年前開始推行的改革政策還常常遭人詬病。即使在經濟學家內部,大凡談起稅收快於GDP的增長、土地財政和房價過高、醫療與教育資源的過度市場化等,朱鎔基在1993-1998年間強力推行的改革明里暗里都成為被指責的對象。

  事情的戲劇性變化源於“克強經濟學”一詞的出現。從我6月19日在FT中文網首次公開發表《為什麼李克強按兵不動?》一文之後不久,巴克萊銀行大膽地猜測了李克強的政策要點並貼上“克強經濟學”的標簽。像“安倍經濟學”那樣,這一概念在媒體上迅速走紅。巴克萊銀行想趕在他人之前概括李克強經濟政策的要領,儘管頗為冒險,但無論如何,自6月20日商業銀行出現“錢荒”和央行進行不干預表態之始,人們已隱隱約約開始看到了李克強緻力於推動結構調整和布局結構改革的意圖,並為此給予李克強以厚望。

  那麼,這與朱鎔基有什麼關聯?一些評論家們習慣於用下列現象把今天的李克強與當年朱鎔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這些現象可能是指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與風險的積累,或者是指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明朗的前途,也可能是指中央財政收入近期出現的再度下降。

  的確,看上去這些現象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都出現過,甚至更嚴重。在海外評論家和研究者眼中,更是因為強調重啟結構改革的重要性,今天的李克強被想象成、甚至被賦予了20年前的朱鎔基的角色。例如彭博社此前稱,李克強總理可能成為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首位達不到年度增長目標的總理,而上一位正是朱鎔基。路透社也提到,李克強對改革的承諾讓人想起當年的朱鎔基。後者一直被認為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領導者,當時他“辭退”了5千萬名國企的員工,還削減和整治了臃腫而低效率的行業。

  是的,朱鎔基在20年前臨危受命,承擔了一系列重要改革的組織者和推進者的角色。但是,相同的改革不會重複。很多評論家們並不完全清楚的是,20年前,朱鎔基推進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要扭轉中央財政收入的相對下降和實現宏觀經濟的穩定。所以,改革的直接目的是糾中央向地方的過度分權,並不是為了確保GDP的增長。正相反,增長過快的沖動在當時很可能令人頭痛。事實上,即便對計劃體制的改革是局部的,實現GDP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在那個階段並不是什麼問題。真正棘手的問題是惡性通貨膨脹總是死灰複燃,宏觀經濟大起大落的混亂局面總是不能有效制止。

  那些有警覺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早在朱鎔基啟動改革之前的幾年間就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根源:在局部改革的情況下,中央向地方的財政分權不能確保宏觀的穩定,因為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會結為利益同盟與中央對抗。由於地方向中央隱瞞真實收入並獲得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因此,中央財政向人民銀行的透支和貨幣超發便難以避免。所以,朱鎔基改革最重要的內容應該是重新確立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採用中央與地方的分稅制替換之前實行的財政承包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