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負之下的家長很“變態”:舍不得吃穿,卻把大把鈔票送給培訓機構
“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聲樂,周四英語,周五鋼琴,周末數學……”武漢徐女士已為5歲半的孩子報過17個培優班,累計花費近12萬元。
這絕非個案。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讓很多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
孩子們的重負也傳遞給家長,使家長們也變得很瘋狂、很“變態”。“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卻舍得拿大把大把的鈔票送給培訓機構;孩子上學我們工作、孩子培優我們作陪,節假日不屬於孩子也不屬於家長;眼睛盯著的是考試成績,耳朵聽的是各路有關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子還要靈敏嗅出暗流湧動的培優市場孰優孰劣,口頭談論的也都是奧數、培優……疼她就是害她,總不能為了一個快樂的童年而失去美好的未來吧?”
這是武漢市一位母親發的帖子《女兒小升初,我被逼成“變態娘”》,立即引起眾多網友“圍觀”,許多家長感同身受、紛紛跟帖,認為自己也是“變態娘”、“變態爹”。
家長們的“變態”源於巨大的升學壓力。由於擔心孩子上不了好學校,充滿焦慮與不安的家長們不停地為孩子們灌輸這樣的理念: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能用能力說話,用成績說話。於是,家長也和孩子一起,在求學的道路上跋涉、拼搏,逼迫孩子盡可能地比其他孩子多學一會兒,多讀一點,多考一分,從學校門口接出來,又把孩子送進培訓班……課業負擔,就這樣叠加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