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克強曾再三追問上海市長:要政策還是要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2 09:47:56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上海應如何加快“以開放促改革”的步伐,怎樣才能承擔好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的重大改革創新責任?8月10日,以“上海加快開放促改革的重點任務與路徑”為主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海)研討會就此作了注解和回答。
 
  國際金融報報道,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表示,上海自貿區方案在7月3日國務院會議上已經原則通過,現在具體的一些批文都在辦理過程當中。回憶起上海爭做自貿區的經歷,楊雄透露,今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外高橋[0.00% 資金 研報]保稅區調研時,對於上海自貿區試點方案表示支持,並明確這是重要的促進改革的一個措施。
 
  “當時他(總理)一再問我,上海是不是要改革,我說是,態度是表得非常堅決,我說我們沒要政策,我們要改革。”楊雄透露了一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調研時的態度,總理肯定了上海的積極和主動,敢於自己挑重擔,並強調一定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制度創新放在第一位。
 
  重點突破制度創新
 
  “上海希望通過自貿區建設,在體制機制上有一個新突破,制度創新將作為自貿區重要的任務,這也是國務院7月3日會議上總理的明確要求。”楊雄強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隆國強說:“為什麼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而不是叫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因為上海建設自貿區要著眼於全國發展、著眼於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
 
  上海建設自貿區有兩個基本定位,一是先行先試,二是爭創中國在全球競爭中的新優勢。先行先試和爭創新優勢的方法在於制度創新,要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隆國強指出,“便利化”其實是監管理念的變化,思考的是“先查驗、後放行”,還是“先放行,後查驗”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政府如何定位、如何轉變職能。上海在建設自貿區過程中,政府應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共服務。
 
  隆國強表示:“上海自貿區應著眼於全國新一輪的改革和新一輪的開放,先行先試面對變化的世界,變化的優勢和國內形勢,並為下一步開放和下一步改革做很多實驗。”
 
  “上海建設自貿區必須著眼於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推動。”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認為,上海建設自貿區中,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終結審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後監督為主,准入前負面清單方式許可管理為輔”的投資准入管理體制。
 
  在王新奎看來,“上海建設自貿區是以開放倒逼改革,因為現有體制中最難改革的就是審批制度,而上海建設自貿區就要按照國際規範來突破這一難點。”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給出了相似的建議:上海建設自貿區要有全球視野。上海應當率先探索高標準的改革、開放和發展路徑,既要有中國特色,又能夠與國際高標準制度規範接軌。
 
  “中央政府多次‘暗示’,‘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成立自貿區的呼聲一直最高。”上海財經大學國際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由貿易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央政府在上海建立自貿區的意圖與當前的宏觀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