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安倍縱容閣僚“拜鬼”凸顯其道貌岸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4 10:30:19  


  周成洋 (浙江溫州 自由撰稿人)

  8月12日是中日兩國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35周年的紀念日。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明確了中日世代友好的大方向,進一步鞏固了中日關系長遠發展的政治基礎。而在8月15日則是日本在二戰戰敗後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這兩個相近的日子意義卻截然不同,一個是代表中日關系改善提升走入新紀元,另一個則是代表中國抗戰勝利與日本法西斯走向覆滅。

  兩個日子實為中日關系“和與鬥”從屬結果的性質。《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提到在相互關系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或其他任何地區謀求霸權,并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然而現在的中日關系卻面臨嚴重困難,8月15日也正是考驗當下中日關系和日本對中情緒的一個契機。日本近期一段時間的行徑違背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內容,先是增派軍事力量虎視眈眈中國釣魚島造成緊張氣氛,後是積極配合美國在衝繩的軍事部署建立美國重返亞洲的軍事霸權中心。

  如果在8月15日這個特殊的時間,日本再做出什麼有違人和之事,無異於在中日兩國的傷口上撒鹽,讓中日關系緩和的可能性在短期內都將不見起色。因為“日本投降日”這天的意義非凡,所以媒體們也紛紛把目光調准日本政壇在這一天的舉動,尤其是日本高官會不會參拜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征。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軍國侵略主義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其中絕大多數是在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可以說靖國神社就是和平年代日本“戰爭”的代名詞,在日本再也找不出一個像靖國神社一樣與軍事戰爭關聯性如此巨大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