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經濟改革河寬水急 需小心摸著石頭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8 00:16:56  


中國人民銀行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記者 魚莎莎編譯報道)說到經濟改革,中國的領導人們可謂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只是,這河可能比想像要更寬一些。

  近日,布魯金斯學會的助理研究員夏娃‧卡里(Eve Cary)在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刊文稱,中國經濟改革的各項鼓勵措施正穩步推進。毋庸置疑,其中確有一些措施對經濟的調節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措施改革。總的來說,中國經濟改革未來仍將面臨眾多挑戰。中國的經濟改革如何克服“頂頭風”,最終走向平穩,政策制定者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小心行事。文章編譯如下:

  中國經濟已經結束了急速增長的時段,現在它正在經歷一個下降的過程,在這個時候,金融改革的需要就顯得更為迫切。縱觀現時的經濟結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資本配置不當、部份行業產能過剩、信貸風險評估與現實相差甚遠。下面我將近期中國實施的一些改革措施一一羅列:

  中國領導人對緩慢的經濟增長數據有了較大的容忍度,這可以是一個“重要”而且“首要”的“改革”。去年,全國人大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目標定在了7.5%,而以往增長率起碼達到8%以上。自此之後,各項經濟改革的鼓勵措施便接踵而至。

  五月,國務院就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討論,其中就包括資本流動自由化和穩步推進利率自由化等議項。正如一些經濟學家所說,中國的經濟改革有一些項目正在進行當中,也有一些才剛剛開始。經濟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安德魯•巴特森(Andrew Batson)這樣評價到:中國改革的新議程,大刀闊斧、具體務實,“遠遠超過了溫家寶時代的陳詞濫調”。

  而七月,國務院又下發了《金十條》(譯者注:《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包括了十項相關金融措施,據《財新》報道,《金十條》涵蓋了“盤活存量、推動經濟結構和轉型升級、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等相關內容。《金十條》的中心目的在於讓資本供給發揮充分的作用,而其中對“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的措施介紹佔據了當中很大的篇幅,這被《財新》解讀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一個里程碑”。

  七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管制,這項政策被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稱為“自央行於2004年放開對貸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後,中國利率機制所經歷的最大改革。”本來,央行也試圖放開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結果,國有銀行對此提出了強烈的抵制,因為它們大多的收益都來源於貸款和存款利率之間的差異。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編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