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媒評論:薄熙來案的程序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6 00:21:06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濟南中級法院關於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污、濫用職權三項罪名的公開審理已進入第四天。此次濟南中院全程公開審理有其價值,可稱之為局部實體中尊重程序的價值。

  財新網刊載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萧瀚的文章指出,薄熙來被查處前的地位,很容易讓人想起33年前的1980年那場關於所謂“林、江反革命集團”案的審判,但是,剛剛“文革”結束的中國,百廢待興,萬事從簡,司法亦無例外。

  與“林、江”案相比,迄今為止的薄案在開庭之後的審理程序上自有其不同尋常之處:

  全程公開。這是自1978年後中國逐漸恢復較為正常司法之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中,在庭審程序上公開程度最高的刑案審理,濟南中院公布的無論視頻還是庭審記錄都相當及時,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未經删改。在已經公開的庭審記錄中,並沒有删除薄熙來翻供過程中的敏感內容,對涉及中紀委是否存在誘供或逼供問題,也毫無避諱,這說明在上傳庭審記錄準確可信。

  庭辯有序。從目前公開的較為完整的材料看,法庭秩序井然,薄熙來的自辯亦非猥瑣胡言,而是有尊嚴的抗辯,許多內容的表述甚至讓人覺得"入情入理",既有對調查到的事實的尊重,也有基於自身正當利益的維護,公訴人沒有對被告人進行有損人格的非法律性指控,辯護人亦就證據質證,雙方都沒有在法律之外橫生枝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