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稱中國在長時間還會維持每年8%增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8 09:52:58  


  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作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引發諸多關注,這是是周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對於中國經濟的沖擊幾何,那麼合理的應對應該應該如何呢?FT中文網對於這一議題持續關注,近期也邀請不同意見領袖對此發言,期待以證明探索有益公共討論,專題鏈接可見《中國經濟放緩》。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這篇文章中,林毅夫教授認為,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節節下滑的主要原因顯然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所緻,未來中國還有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維持每年8%增長的潛力,而中國高速增長的可能性也維繫於後發優勢。

  在經過30多年年均9.8%的超高速增長以後,從2010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的GDP增長速度出現了連續13個季度的下滑,持續時間之長為改革開放以來所不曾有過。2013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僅為7.5%,僅及年初中國政府所訂之年度增長目標,而且經濟繼續下行的壓力還很大,過去不絕於耳的中國崩潰論因而再次湧現。

  這輪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到底是因為結構性的內因所緻,還是,因為國際經濟尚未從2008年爆發的金融經濟危機中完全復甦的周期性外因所引起? 其實,不隻中國,許多過去增長表現良好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同期出現了和中國相同而且情況更為嚴重的增長速度下滑。例如,2010至2012年巴西的增長速度分別為7.5%、2.7%、0.9%,印度為10.5%、6.3%、3.2%。不僅如此,許多結構比較完善的高收入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也在同一時期出現了同樣的下滑。這三年間韓國的增長速度分別為6.3%、3.7%、2.0%,台灣為10.7%、4.1%、1.3%,新加坡為14.8%、5.0%、1.3%。從上述的比較可以看出,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節節下滑的主要原因顯然是外部的周期性因素所緻。

  面對外部周期下滑的影響,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改善的空間很大,政府的財政狀況和民間的儲蓄率很高,尚且有3.4億美元的外彙儲,在維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前提下,中國政府隻要採取必要的反周期的積極財政的措施,經濟增長速度應該可以穩定在年初預定的7.5%的增長目標之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