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應在南海國際會議提升“話語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2 10:01:06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有關南海問題的國際研討會不僅給各國學者提供交流場合,也成為各方爭奪“話語權”的重要陣地。《環球時報》記者常駐東南亞國家近3年,曾多次赴新加坡、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參加涉及南海問題的國際會議。這些會議有的“防”著中國記者,有的則很開放。通常會議的規模都達到200人左右,與會者的交流甚至交鋒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環球時報》報道,“防”得最緊的要數2011年6月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舉辦的“南中國海與聯合開發”閉門會議。近200名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等國的官員和學者出席會議。為讓與會者暢所欲言,主辦者明確告訴記者“不能進入會場”,因為“許多專題討論小組成員表示,只有現場沒有媒體參會,他們才會出席會議”。

  在新加坡的這次研討會期間,《環球時報》記者只能利用會議休息和午餐時間採訪與會者。一些來自律師事務所的與會代表聽說記者來自中國,多流露出複雜神情並拒絕接受採訪。來自石油、天然氣企業的與會代表則希望報道時不要透露他們的真實姓名。有的與會者還說,很多外國學者的發言都是想批評中國,很少有外國學者願意替中國說話。一名中國學者深有感觸地說:“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太弱,在南海問題上尤其如此。”

  記者這兩年也曾應馬來西亞海事研究所學者邀請,到吉隆坡報道由該所主辦的“南海問題研討會”。2011年10月中旬,記者赴馬尼拉報道過由菲律賓卡洛羅慕洛和平發展基金會與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南海論壇”。在這次同樣有200多位各國前政府官員和專家參加的“南海論壇”上,答問環節中有一半問題都拋給參會的中國前駐印尼大使、中國外交學院教授陳士球。一名頭髮花白的菲律賓學者言辭激烈地問“如何避免菲律賓與中國爆發戰爭”,一名菲律賓女學者妄言中國提出的“九段線”對南海周邊國家並不公平。陳士球據理力爭,用流利的英語引述事實,並表示,把中國說成“挑釁者”完全是冤枉,是西方對中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做法。

  記者在參加一些研討會時發現,越菲兩國學者準備充分,如展示圖文並茂的PPT演講材料,派發打印的演講稿,他們演講時英語流利,言辭極具煽動性,有的還對中方的主權聲索進行諷刺挖苦。美國學者則在強調“南海航行自由關係到美國國家利益”,並強調“亞洲將從美國重返亞太中獲益”。與會中方代表有的發言精彩,會抓住機會積極闡述中方立場。但也有中方與會者無法很好地用英語發言,或聽不懂別人的問題,只能大段背誦有關南海問題的外交辭令,甚至被場下的人嘲笑。

  在東南亞有關南海問題研討會上,《環球時報》記者總能遇到一些“熟面孔”,如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恩•斯多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卡爾•塞耶等。他們成為專門研究南海問題的“明星”專家。有的學者還定期給記者發研究南海問題的文章。馬來西亞海事分析師納澤瑞•哈利德對中國十分友好,他建議“中國學者應盡可能多地參加南海問題的國際會議”,“南海問題的解決需要耐心,中國與有關國家應從不那麼敏感的地方開始,先摘低處的果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