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華府真想默克爾連任嗎 相互借力而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2 00:06:55  


在默克爾的幫助下,奧巴馬終於如願在柏林勃蘭登堡門前演說了。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記者 楊犇堯編譯報道)德國大選進入最後的倒計時,默克爾和她的競選對手佩爾•施泰因布呂克正在做最後的衝刺。

  9月20日,美國《時代周刊》刊登該刊資深記者傑伊•牛頓•斯莫(Jay Newton Small)的文章,該文以華盛頓的視角看德國大選,分析了奧巴馬、小布什同默克爾的關係,探討奧巴馬是否願意在他剩下的三年任期內,繼續同這位德國“鐵娘子”打交道。文章編譯如下:

  勃蘭登堡門在德國歷史上具有厚重的意義,它是柏林牆的城門、東西德的分界點,而對於美國歷史來說,這裡是里根總統向戈爾巴喬夫喊話的地方。1987年,里根在此發表演說,他向蘇共總書記隔空喊話:“戈爾巴喬夫先生,請推倒這堵牆!”
  
  2008年7月,當奧巴馬還是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時候,他曾向默克爾政府申請在柏林勃蘭登堡門前發表演說。然而,緣於布什政府施加的壓力,默克爾當時拒絕了奧巴馬的請求,並告知:只有國家首腦才有資格在這個地方演講。奧巴馬因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演說地點轉到了勃蘭登堡門附近的“勝利柱”,那場演說吸引了十萬德國民眾前來聆聽。

  隨後,在就職總統以後,奧巴馬和他的幕僚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把德美間的雙邊關係拉動起來。原本,雙方在外交上都顯得非常理性,理性到讓人感覺是在作秀——“默克爾和奧巴馬在處理德美間的外交問題上不會帶入個人的想法,”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跨大西洋研究中心主任史蒂芬•薩博這樣評論到,“他們的交道一直屬於禮尚往來那種,但有些德國人憑此認為奧巴馬和默克爾之間有很深的隔閡,我卻不那樣認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