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郭偉峰廈大演講:全民傳播對兩岸關係影響大
http://www.CRNTT.com   2013-09-29 00:42:13


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教授呂郁女博士(右)和廈大研究生專訪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中評社 林艷攝)
 
  大眾傳播時代,兩岸民眾在資訊方面是被動的交流。全民傳播時代,兩岸民眾可以自發的、直接的交流,普通人與普通人之間可以隨意交換資訊,可以討論任何問題,可以發表各種觀點。

  網絡媒體是最具有全球影響的高科技媒體,交互性溝通性強,是全動態的。信息數據龐大,是全面性的。而且具有強烈的感官性,是全接觸的。在強大的網絡媒體面前,人為地政策封鎖、阻隔,實在是無能為力的。兩岸新聞與資訊交流過去常常受意識形態扭曲,給兩岸關係造成過很多麻煩。現在,在全民傳播時代,是很難通過控制新聞及資訊的流通量來達到制約兩岸人的互相認識與交流的效果的。

  我們知道,自媒體這個提法,被國內傳播學者廣泛使用,而國外學術研究中更常見的是“草根新聞”(Grassroots Journalism)、“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和“參與性媒介”(Participatory Media)等等。而在兩岸關係中,和平發展不能靠哪一個領導人,哪一個政黨,靠的是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和平發展如果能夠成為最強大的民意,其方向就不會隨著政黨政治的變化而被逆轉。所以,自媒體能夠充分反應民意,聚集民意,引導民意,就是兩岸關係進程中最為需要的。

  網絡媒體的特點加上全民傳播的方式,兩岸人民不需要通過大眾傳播時期的隻言片語來猜測對方的意圖,不會只看到結果,或者只想到結果,而是能夠參與到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進步,或者掌握危機的起始,了解方向何在。這樣的新聞及資訊交流,再加上個人觀點的匯聚,容易剔除政治人物、政治組織的惡意操縱,讓兩岸人民的思想與情感能夠直接見面。這當然是有利好因素的。

  第三,全民傳播可以成為兩岸人民維護共同利益的“第五權”。

  專家分析,“全民傳播”中網絡虛擬社群的景況與Gregory Ulmer提出的“第五權”(The Fifth Estate)概念相當吻合。“第五權”概念延伸了媒體“第四權”概念,旨在促進參與認同,以參與代替觀察、以多方分享代替單向告知、凸顯了參與式傳播作為社會行動的意義。網絡媒體、自媒體相比傳統媒體享有相對自由的空間,在“全民傳播”的過程中,網絡民意匯集成為公眾輿論關注的焦點,並最終影響政策議程。

  我們認為,在兩岸關係之中,無論網絡媒體與自媒體如何強大、複雜,其實還是有輿論底線的。目前最重大的輿論底線在於:一,不得毀害兩岸和平。二,不得鼓吹台獨戰爭。三,不得羞辱對方情感。與此同時,兩岸民間也有共同追求理念:一,和平發展是最大的民意公約數。二,兩岸合作改善民生是最樂見的議題。三,兩岸民間自由來往互通有無是最為期待的好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