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堵不如疏
“如今手機早已不是單純具備通話功能的工具了,手機遊戲、聊天等功能讓很多中小學生沉迷其中,有的學生還利用短信功能在考試時作弊,這對學生學習及品德塑造都產生了不利。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機還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影響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專門研究情感心理的心理學家屈默認為,目前的智能手機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也是一種功能超強的娛樂工具。但手機在校園大行其道,正好說明了有這樣一種社會需求。
“所以,對於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較重的中小學生而言,粗暴地禁止他們使用手機是非常不可取的,畢竟現代化的通訊工具,能很好的滿足學生對人際交往、信息傳播、課餘娛樂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學生使用手機和使用電腦的性質是一樣的,他們必須要接觸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獲取更多的信息,豐富他們的頭腦,只是在使用時怎樣去揚長避短,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屈默表示,通信運營商也可以提供一些專門供中小學生使用的通訊業務,這樣也可以避免學生因為使用手機而受到負面影響。記者觀察
學生如何用手機重在監管引導
校園裡學生對於手機的依賴早已不容小覷。在各大中小學校門口,到處可見穿著校服的學生拿著手機低頭玩得不亦樂乎。這些原本應該三兩成群、談天說地、綻放激情的少男少女,如今卻成為人們所笑稱的“低頭黨”。他們性格逐漸變得淡漠孤傲,卻有著普遍的攀比心理。移動網絡給人類文明帶來飛速進步,但虛幻的遊戲世界與海量更新的外界信息無時無刻不撩撥著未成年人那顆獵奇的心。在偌大的信息世界裡,他們是否能夠找到自己的成長方向?
大多數家長為孩子買手機,無非出於方便與孩子聯繫,方便孩子查閱資料,亦或還有一絲從眾心理作祟。但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家長都在向學校和老師增加教育負擔。雖然學校是主要的教育主體,但學生的教育無論如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默認或支持直接滋長學生對學校制度的反叛心理,這無疑是把學生推向更深的深淵。正如一些教育專家所言,與其“堵”,不如“疏”,關鍵是要有效監管和正確引導。
手機在校園的普及已經勢不可擋,也固然不會因為某些弊端而戛然停止,或許,我們可否考慮專門針對學生開發“一切從簡”的“學生機”?當然,這不是指市面上很多打著“學生機”招牌做噱頭的手機,而是真正從價格、功能上有所調整和限制的手機。例如對某些網站或軟件實行屏蔽或限制,簡化功能的同時調低價格,這樣既不給家長增加太多的經濟負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以手機為載體的移動網絡世界對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