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PM2.5監測數據虛高含“水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0 12:01:16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從今年年初起,PM2.5監測數據的一次次“爆表”,讓大家談霾色變。昨天,環保部環評常聘專家庫成員、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表示,跟民眾感觀不一的是,近十年北京的灰霾天實際上呈下降趨勢,目前自動監測站在高濕條件下獲得的PM2.5監測數據會失真,“大約虛高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需盡快糾偏。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確實存在濕度影響顆粒物質量濃度現象,但現在沒有更好的監測辦法,目前的監測數據可反映PM2.5的趨勢和規律,也可作為公眾健康參考。
  
  原因:“自動監測難免數據失真”

  彭應登表示,PM2.5監測值為質量濃度,監測值失真的原因,主要由於空氣中的細微顆粒受濕度影響較大。

  有專家表示,大氣自動監測儀器十分敏感,只要達到PM2.5特征的污染物,均納入監測範圍內。即由於大霧中存在微小水滴,而這些微小水滴可能也擁有PM2.5同樣的體積、直徑等特征,因此監測儀器可能誤將微小水滴當成PM2.5,入了監測範圍,業內稱為“假性PM2.5”。

  彭應登認為,要獲取客觀的數據,需釆用手工重量法,將濾膜放置在恒溫25℃、恒濕40%的環境內平衡24小時,才能正確采樣獲取數據。目前採用自動監測手段很難滿足此條件,所以目前自動站在高濕條件下獲得的PM2.5監測數據會失真,出現虛高現象。

  此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羅毅表示,目前我國採用的自動監測方法在濕度較高和急劇變化時,確實會出現監測結果虛高的情況。

  回應

  北京市環保局環保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不否認監測存在虛高問題,但目前沒有更好的方法。”
  
  他說,濕度對PM2.5等其他顆粒物的監測影響,就好比面粉和水的關係。把顆粒物想象成手裡抓一把面,濕度大的時候,就如同在面裡放了4勺水,濕度小的時候只倒了1勺水,這種變化會導致質量增加,因為目前監測用的是稱重法。
  
  從國家層面說,對PM2.5監測不到一年,至少目前儀器之間是可比的,運行穩定,在同一空間和時間下用同種方法監測的數據,有可比性。“目前確實有些問題,需經過幾年的運行和研究,再評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