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魚龍混雜
概念模糊,標準缺失,部分投資商以養老之名行圈地之實
近日,記者走進西安市未央區一個被冠以“西北首家養老地產”的在建樓盤。銷售人員介紹樓盤情況時,卻自始至終未提“養老”二字。直到記者忍不住開口詢問,銷售人員才介紹說,社區內確有一棟養老公寓作為規劃配套項目,但具體情況尚不得知。
該項目開發商總裁助理夏永宏介紹說,項目將嘗試與養老旅遊相結合,在小區業主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計劃通過租售、委托代管等方式將養老公寓“作為資產來運作”。
在北京市順義區,有一個一期於2003年就全面入住,業內公認國內發展較早的“養老地產”項目。在宣傳手册封面上,也赫然印有“全新退休生活的領跑者”幾個大字。可當記者詢問該社區是否是老年城時,工作人員卻回應道:“我們這裡是普通住宅社區,只是老年人比較多而已。”
一面是“養老地產”的高調宣傳,一面是“普通社區”的低調回應。這一怪象的出現,恰恰是開發商們糾結心態的真實寫照:既希望在龐大的養老產業中分一杯羹,又害怕被人揪住小辮子,受到“名不符實”的輿論指責。
“生機勃勃,魚龍混雜。”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這樣概括養老地產的發展現狀。
業界人士陳俊也持有類似觀點。“眼下‘養老地產’的概念並不清晰。”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養老地產項目做得不溫不火,不死不活。“比如,北京昌平區某老年公寓,400多張床位,僅入住50來人,只能通過接待旅遊團來彌補虧空。那為什麼這一產業發展還如此迅速?在於許多人以做養老為由頭,意在圈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