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強調輩分 美難以接受中國成太空超級大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8:54:57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這個曾經對探月充滿夢想的國度,如今變成否定科學至高無上作用的國家。”美國媒體對本國政府停擺“斬斷創新傳送帶”大發怨氣時,中國這個“競爭對手”15日迎來載人航天整10年。德國媒體評論說,過去中國希望征服太空被說成“妄自菲薄”或者複制別人,但10年的努力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太空強國。美國似乎仍沒有做好準備:除了不久前拒絕中國參加由它主導的太空會議,還反覆強調它在太空領域的“輩分”和被中國超越的可能。澳大利亞太空專家莫裡斯稱,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按照自己的步伐穩步前進,爭霸已沒現實基礎。下一個10年會再迎“中國時刻”嗎?不少人在點頭的同時,已經開始對表: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恰巧在這一年廢止。

  “龍學會在太空中飛翔”

  環球時報報道,15日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成功飛行10周年,國內很平靜。此前一天中國第一位“太空使者”楊利偉在雲南高校與大學生交流太空知識。俄羅斯“航天”網站15日稱,10年前,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開辟了中國進軍太空之路,也讓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南非《獨立報》說,當時,北京對該項目的可行性有所擔憂,在最後關頭取消發射行動的全國性電視直播。此後,中國通過5次發射將10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並成功發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中國最近一次載人航天飛行是6月的神舟十號,而這次發射不僅進行全面的電視直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親臨現場。

  在悉尼太空專家莫裡斯.瓊斯看來,楊利偉10年前首飛太空“是中國技術和工業飛速進步的極其清晰的標誌,其含義遠遠超出太空飛行本身”。德意志廣播電台15日以“冉冉升起的太空強國”為題稱,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太空計劃發展迅速,而且都不是簡單的重複。每一次都有新目標,並且圓滿實現。從一個人的飛船到兩個和三個人,到掌握太空行走,再到擁有自己的目標飛行器,按照這樣的步伐走下去,中國的目標——2020年前建立空間站會最終實現。

  法國《費加羅報》評論說,耗費巨資並有軍方參與的中國太空計劃,的確成為中國提升國力的重要標誌,人們通過這一計劃的成功,看到了中國在專業技術領域的突飛猛進,也對中國治理一個曾經貧困國家的能力留下深刻印象。正因如此,中國的“太空夢”還會繼續做下去,包括發射自動和載人登月飛船,以及在2023年建成正式空間站天宮3號。屆時運營20多年的國際空間站將到期報廢。這或許將象徵著未來10年航天重心的轉移。

  中國空間問題專家龐之浩15日向《環球時報》表示,以楊利偉首次進入太空為標誌,中國打破了美蘇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壟斷。實力強大的歐洲和日本都沒有獨立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美國在航天飛機退役後也要依賴俄羅斯。這是中國獨立自主、技術實力和經濟基礎的體現。龐之浩說,中國航天路創造了中國的高度、速度、精度和跨度。

  美國航天基金會中國政策高級研究員瑞恩費斯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航天所走的每一步都非常穩健,“中國的位置僅次於美俄,與歐洲相當”。德國《時代周報》以“中國旗幟飄揚在太空”為題說,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不應局限於地上的博弈。在冷戰期間,俄羅斯和美國做到了這點,現在輪到中國了。英國《經濟學家》稱,1961年的蘇聯、1962年的美國、2003年的中國——中國航天員加入蘇美的行列在太空漫步花了很長時間。不過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太空強國,一個標誌就是有著“航天界的奧林匹克”之稱的第64屆國際航天大會上月在北京召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