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聯繫匯率三十周年 曾俊華:無需無意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7 12:52:32  


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記者 廖梓達)於1983年10月17日推出的香港聯繫匯率(聯匯)制度今迎三十周年,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當日撰文表示,香港在這段期間經歷過多次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聯匯一直行之有效,運作暢順,一直是支持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的基石,政府認為無需亦無意改變聯匯制度。

  曾俊華首先回憶稱,香港在1983年初期仍然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由於適逢中英就香港未來進行談判,市場對香港經濟和港元的信心不足,港元匯率急速下滑,由6月初1美元兌6.5港元直跌至9月24日的9.6港元,引發港幣貶值疑慮,不少市民恐慌性搶購日用品,“聯繫匯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政府實施聯繫匯率後,港元匯價穩定下來,市面回復平靜。”

  香港於1983年10月15日公佈聯繫匯率制度,從1983年10月17日施行至今,在此制度下,在外匯市場港元兌美元的匯率保持在7.80港元兌1美元左右的水平。香港的聯匯制度屬於固定匯率制度的一種,它與其他固定匯率制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港元匯率的穩定主要透過香港三間發鈔銀行(中銀香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渣打銀行)進行套戥活動達成,自有一套自動調節機制。

  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環境並不太平,歷經1987年全球股災、1990年波斯灣戰爭、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互聯網股泡沫爆破、2003年SARS(非典)、2007至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以及近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香港經濟形勢屢受考驗。而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匯價也曾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大手買賣而出現大幅波動,其後,香港金融管理局投放資金穩定匯價,才使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得以維持。

  曾俊華指出,在過去三十年間,港元匯率面對衝擊整體維持穩定,本港貨幣及金融環境保持良好,香港亦於期間成為全球14個達到AAA級信用評級的國家或地區之一;同時,香港經濟在過去三十年取得大幅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十倍左右,人均生產總值直達290,000港元(約37,000美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