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落馬市長季建業論文抄襲 20萬欲平息風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2 10:24:07  


 
  在讀博士兼任校董

  事實上,在季建業拿到蘇州大學在職博士的學位證時(2006年),他在蘇州大學內還有另一個身份——校董。根據蘇州大學網站的記載,該校2003年開始籌備在多地建立校友會,其中校領導們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季建業主政的揚州。2003年12月,市長季建業作為“校友代表”接待了蘇大的領導和老師,介紹了揚州近幾年的建設發展,隨後經“醞釀、協商”,季建業成為了“揚州校友會籌備組”的首位成員。

  2004年5月,蘇州大學召開董事大會,季建業成為“校董事會副董事長”。據記載,蘇州大學揚州地區校友會在2004年9月26日成立,當天季建業才當上該校友會的會長,換句話說,季還沒進入蘇大的地方校友會時,就已先進入了學校董事會。

  蘇州大學董事會成立於2002年12月,由支持蘇州大學建設與發展的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代表等各界人士組成。據學校網站介紹,董事會的成立為“吸引社會資源支持學校辦學”構建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蘇州大學董事會章程》規定了董事們的義務:為蘇大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資金、物質或其他方面的支持;為蘇大提供各種信息,促進學校與董事單位及社會的廣泛接觸和聯繫。同時,章程還規定了校董們享有一些權利,如“對董事直系二代子女報考蘇大的,在政策範圍內予以照顧錄取,在蘇大自主權限內給予優惠;對董事推薦考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為董事來蘇州公務提供交通、食宿等方面的方便;為海外董事回國考察、探親、旅遊等,提供方便和照顧”。

  季建業參與了學校與社會資源的整合過程。2006年5月20日,蘇州大學部分校董來到揚州考察,洽談招商引資項目。時任揚州市市委書記的季建業“委托”揚州市常務副市長王榮平介紹了揚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並“熱忱歡迎董事們來揚州投資創業”、“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中實現合作雙贏”。

  2007年,校方與社會資源的合作見到了實效。2007年底,蘇州大學與“蘇州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原蘇州大學城市科學學院的基礎上,共建“蘇州大學金螳螂城市建設學院”。2008年9月,學院正式更名為“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與城市環境學院”,即蘇大人嘴裡簡稱的“金螳螂學院”。

  值得注意的是,“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成為近期坊間熱議的一個對象。在媒體此前的報道中,“金螳螂”和季建業來往甚密,甚至構成了此次季建業下馬的一個主要原因。北青報記者通過向南京當地某資深媒體人求證得知,季建業和“金螳螂”董事長朱興良早在1993年就相識。彼時“金螳螂”還未發家,而季建業的從政範圍還在蘇州市下屬的吳縣。

  耀眼的博士後頭銜

  2006年6月14日下午,季建業在人大明德法學樓601徐建國際學術會議廳獲得了他平生的第一個學術頭銜——人大憲政與行政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員。當天他在這裡發表了題為“農民權利保障與新農村建設”的演講。2009年,季建業出任南京市代市長,躋身副部。8月,《人大校友季建業博士任職南京市代市長》一文出現在人大法學院網站上。3年後,季在這裡完成博士後研究的出站評審。

  在季建業落馬後,不少人質疑季作為官員的學術水平及校方的評審程序。

  對此,當年評審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憲法研究所所長胡錦光教授稱:“從(季)回答流利的情況來看,他對問題比較熟悉,應該有過研究的。”胡教授解釋,博士後非學位,對博士後的學術考核以出站報告評審為基準。出站報告不是博士論文一樣的東西,評審也並非嚴肅的答辯,而是討論式的,專家提問,研究者來解答。5名老師中,除其合作導師外,其他都是受邀請來當評審。跟博士階段不同的是,答辯後並不需要投票決定是否通過,只是判定是否合格。

  當時,學校對在職人員做博士後研究並沒有限制,對官員也沒有特殊規定,只要在職都可以。博士畢業以後兩年之內可以申請,但校方有完整的申請程序。由於每年名額有限,院方會組織委員會審查、投票,任何申請者都要按照這個程序走。不過近兩年,人民大學對博士後入站提高門檻,要求必須是脫產學習。

  由於季建業的合作導師莫於川教授正在美國,北青報記者未能與其取得聯繫。但據另一名當時的在場人員介紹,院方提前一天就給評審老師送了出站報告。當天評審會持續了3個小時,先是陳述,接著專家提問,季回答流暢。他個人認為:“如果對農村農民問題不了解的話,講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胡錦光教授表示,此前沒有讀過季建業的學術論著。季曾送過他的博士論文出版物給他,但由於他本人對三農沒有研究,所以沒有讀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