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鄉黨的方式方法
作家野夫在《鄉關何處》裡寫道,“在古代漢語中,它(組織)只是一個動詞——編織與構陷”。他的大伯在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已經是“組織的人”,“組織中只有細胞,是不再有人的。發明組織的人,是按機器原理設計的,個體的人是組織的某個螺絲、刀片版的部件”。
組織在鄉黨消亡過程中,代表的就是讓螺絲組成的機器運轉起來的能力,即權力。當時土改的組織就是農會,或工作組。
台灣史學家陳永發的弟子陳逸達用趙樹理小說《李有才板話》為樣本對東北土地改革研究後得出結論,農會主任代表的是權力,當時有一句流行語——“一切權力歸農會”,如果組織不空降農會主任老楊,李有才肯定鬥不過地主閻恒元。
工作組幹部“老楊們”,一般都是異鄉人,與當地人沒有瓜田李下之嫌,無鄉黨間的親友故舊,所以他們下得了手。他們還能言善辯,更會用文宣品去教育、發動群眾。
這些空降的“老楊們”只是發動,並不直接動手肉體消滅地主鄉紳。現在老一輩回憶時還認為,“工作組的人是好的,壞就壞在地方上。”
污名化和道德矮化是發動群眾最好的辦法。由“五四指示”開始的解放區土改剛好發生在抗戰結束後不久,打擊鄉黨的手段,就是把土改與打擊“漢奸”、“特務”、“惡霸”、“反動會道門”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