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備受關注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未來繪製出清晰的“路線圖”,奠定了輝煌改革征程新的里程碑。“中國尋求改革的契機”,美國《華爾街日報》如此定義本次全會。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站在新的起點,向實現夢想再次出發。
新華社報道,中國再出發,轉型路口間,重拾信心向前邁出堅實步伐。“中國市場經濟擁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埃及赫勒萬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亞西爾.賈德.安拉十分看好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國在實行多年計劃經濟後,適時調整經濟發展體系,轉向市場經濟是科學和明智的。”
日本時事社報道認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於深化改革和開放的藍圖。中共把十八屆三中全會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指明瞭以行政體制、金融系統、土地制度和國有企業等經濟方面為主深化改革的方向。
路透社報道說,中國共產黨12日出台了指導未來10年發展的改革藍圖。報道引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說,中國決心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5%,較9月份3.3%的增速明顯反彈。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認為,當前的利好數據加強了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回暖的信心,緩解了進一步實施刺激措施的壓力,有利於長期改革政策,以促成在內需推動下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美國《外交政策》評論說,本次全會已經傳遞出中國“正面、積極、持久和新穎的”改革之風,中國正在形成的“改革勢頭”將會對市場進行改革,這是民眾樂於看到的,不再只對“經濟數字”較真,中國政府正在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路透社援引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公司的報告報道說,短期內中國會將政策重點放在控制信貸增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及避免金融業風險過度積累等方面,利率自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仍將是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
中國再出發,任重而道遠,直面困難不為風浪所撼。當前中國正面臨諸多挑戰:經濟增速放緩、人口快速老齡化、地方債務規模高企,民眾對污染、腐敗等問題不滿加劇。“中國改革面對的阻力和挑戰存在於不同層面,經濟社會征程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德國維爾茨堡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多麗斯.費舍爾說。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說,中國目前雖面臨各種困難,但今天的中國在思想觀念、國際環境,特別是經濟實力方面都遠遠強於以前。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法裡德.扎卡裡亞援引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話評論說,中國領導人充分注意到了本國的問題,他們作出了回應,允許社會實現相當程度的開放。在任何系統中,你都需要一些摩擦力以放慢速度。摩擦力太大,機器就會停轉。摩擦力太小,系統就會不穩定。中國領導人是工程師,但即便對最出色的工程師來說,掌控這一切可能也是嚴峻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話語必須轉化為行動。中國沒有那種奢侈的條件,能夠讓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時機成熟才啟動。中國領導人必須承擔風險,加緊推動亟須的改革。
中國再出發,跌宕風雲中,調整模式與世界更緊密攜手。“中國的許多變化可能都是內部的,但中國塊頭巨大,這意味著即便內部改革都能影響全世界,”美國《康特拉科斯塔時報》社論評論道。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以“深化改革開放”為主題,討論中長期經濟政策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閉幕。改革的前景將對世界經濟和日本企業的戰略產生影響。為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考慮通過放寬限制來搞活經濟,實現重心由製造業到服務業的發展模式轉變。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教授杉田欣二認為,35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跡,中國的繁榮關係到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定,通過大膽的改革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海外懷疑的目光變為羨慕的目光,這就是中國夢實現的時候。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沃拉薩.瑪哈他諾博認為,從世界範圍看,中國成功轉變政府職能將能夠促進中國與其他不同體制國家在各個層面的交往,拉近與他們的距離,也會為類似體制國家提供寶貴經驗。
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將會改變中國的面貌並給美國企業也帶來益處。
阿根廷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卡魯加迪特別談到新成立的上海自貿區,“如同30多年前中國打開國門吸引外資一樣,上海自貿區啟動後,市場效率會得到極大提升,投資領域也會擴大,將為全球性企業開闢新的投資空間。”
“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正在為中國的政治決心和政策透明度歡呼喝彩,”對於中國新一輪“向更深方向進發”的改革,美國《財富》雙週刊的評價透露出世界的期待與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