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該援助菲律賓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4 11:21:52


 
  更何況,政府本就不該隨意“慷民眾之慨”

  並且,一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首先要代表本國納稅人的利益,這要優先於外國的利益。中國也是“海燕”的受害者,截至11月13日16時50分統計,台風“海燕”已累計造成廣西185.5萬人受災,4人因災死亡,4人因災失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92億元。在這種情況下,對菲律賓過度慷慨是要冒道德風險的。2008年與汶川地震差不多的時候,緬甸也出現了一次特大的風災,造成極大破壞,它在該國至少導致90,000人死亡,56,000人失蹤,嚴重程度不下於汶川地震。後來,中國政府卻把捐給汶川地震的善款中的一千萬美元,用於給緬甸軍政府賑災了。這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爭議。

  因此,儘管菲律賓遭受的損失比廣西要多得多,但一國政府對外援助款項,也必須要慎之又慎,不能隨意給予,至少要盡量得到民眾的理解。

  對災難援助的實證研究發現,各國“捐多少”取決於很多人道主義以外的因素

  對於歷年的國際災難援助,已經有很多的研究。作為緊急性的款項,人道主義自然是援助的最大理由。但在人道主義之外,學者們發現,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捐不捐”、“捐給誰”、“捐多少”。例如,對美國1964年至1995年之間的人道主義援助的研究顯示,外交政策與國內因素在國際災難援助的資源分配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冷戰中屬於自己陣營的,受到的援助就多,反之則得不到美國的援助。這直到冷戰結束以後才有所改變。

  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兩位學者的研究則顯示,當一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當選為非常任理事國時,該國受到的援助往往會經歷暫時性的爆發式增長。這顯然是有所求的,希望受助國能夠支持捐助國的相關提案。這充分表明,一國的對外援助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