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快評:沒有軍事溝通機制 兩岸如何接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5 00:08:02


  中評社快評/台灣立報的社論指出,大陸於11月23日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導致東海風雲變幻,到底我們應該如何自處面對,成為各界關注的課題。而在“立法院”及在野黨的壓力下,29日“行政院”表示,由於未事先與我們商量,大陸設立防空識別區不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將循適當管道向陸方提出抗議。 

  該社論說,如果希望大陸要就上述問題和我們事先商量,前提是兩岸必須先有適當管道機制。兩岸兩會能否做為這種管道,頗成問題,因為上述問題屬於非經貿事務性的問題,大陸有可能繼續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若希望大陸能事先和我們有所溝通商量,那麼恐怕必須由“陸委會”及大陸國台辦做為管道窗口。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我們的軍事戰略基本上都是連接美國的戰略部署,如果大陸事先和我們商量防空識別區的問題,是否會造成兩岸在戰略上已經聯手對付美日的印象,就算大陸事先真的想和我們商量,我們敢接受嗎? 

  我們認為,該社論提出了很值得台灣當局思考的問題,面對複雜的東海問題,台灣當局必須三思而後行。

  大陸一直在要求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台灣堅決拒絕,連初步的安排都不願意有,原因何在?當然是顧及台灣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安全關係,寧願得罪大陸,也不敢違背美國的旨意,台灣認定美國是保護傘,不能得罪。但是,沒有軍事溝通機制,兩岸軍事及安全事宜如何接觸?如何溝通?

  所以,大陸即使有心要與台灣通報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意圖,但是如何可行?大陸可以與韓國事先溝通,但是就無法與台灣溝通,豈不是兩岸關係的傷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