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世洋:香港應在兩岸交往中擔當積極角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3 01:02:38


 
  但同時,劉世洋也指出,港台關係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他說,2008年以來港台關係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仍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並且面臨不少挑戰,制約了兩地關係的進一步深化。一是民間交流仍是主體,政治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雙方交流互動呈現出鮮明的民間性、自發性特點,且主要集中在經貿領域,占總人口不足10%的商務人員成為兩地交流的主體,文化及政治領域的交流相對顯得量少質低。近年來一直被視為禁忌的官方交流雖取得不少突破,但仍處在初步階段,距離實現完全正常化仍有相當差距。

  二是雙方交流嚴重不對稱,“港寬台嚴”現象嚴重。兩地在官方互動、人員往來、文化交流、高校相互招生等方面存在嚴重的“港寬台嚴”問題。在經貿領域,台灣長期佔有巨額順差,2012年台灣對香港出口379億美元,進口27億美元,順差352億美元。在文教方面,香港學生到台灣就學較為頻繁,但台灣學生受政治歷史等因素影響很少到香港就學。

  三是雙方對港台關係發展均缺乏清晰長期的願景規劃。港台關係長期服從服務於兩岸關係,雙方對發展兩地關係都缺乏中長期戰略。目前兩岸關係雖已大幅改善,港台雙方卻未及時做出有效的全面調整。四是港台交流的制度性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雙方對口交流單位仍然較為有限,雙方都沒有系統規範的互動法律體系,一些條款嚴重落後於形勢發展。

  就港台關係向縱深發展來看,劉世洋也認為面臨許多挑戰。他表示,一是雙方政治互信明顯不足。雙方均對對方發展關係的政治動機懷有很深疑慮,其中,台當局對“一國兩制”存在一定的抵制心理,擔心發展港台關係會“矮化”台灣。台灣當局企圖向香港輸出“民主”,也使香港不得不加以防範。

  二是香港欠缺發展對台關係的清晰定位和經驗。香港缺乏處理涉台政治事務的經驗,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態。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新階段後,香港在一段時間內對新時期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定位和權責範圍並不十分明瞭,在處理涉台問題時難免瞻前顧後。

  三是台當局發展港台關係的政治意圖明顯。台當局在發展對港關係方面,夾雜了借機拓展“國際空間”強化“政治實體”事實的目的。台當局還每年定期公佈香港回歸周年“情勢研析報告”,持續編列香港發生的“爭議事件”,並對普選、言論自由及自治權等也多有批評。台當局還繼續沿用過時的“寬出嚴進”政策和《港澳關係條例》,對港台關係的支持力度嚴重不足。

  四是民進黨等“台獨”分裂勢力大肆干擾港台關係。民進黨不僅大肆渲染陸客赴港、CEPA、粵港一體化存在的部分問題,藉以攻擊陸客赴台、ECFA、海西區政策,還抹黑馬當局的大陸政策是“香港化”,導致台灣最終將“成為香港第二”。民進黨還伺機插手香港政治事務,鼓動泛民主派“暴力議政”,邀請赴台觀摩“總統”選舉、“公投”連署、“5•17遊行”,導致香港政治出現“台灣化”苗頭。香港“佔領中環”活動也出現民進黨身影,呈現“港獨”與“台獨”合流之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