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高層採訪團進入台塑六輕廠內,現場了解平日密閉式的媒炭儲存場。(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雲林12月16日電(記者 鄧木卿、趙家麟)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台灣走親”深度採訪,12日參訪台塑雲林麥寮六輕廠,聽取台塑總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傅陳卿、麥寮管理部副總經理吳欣哲對六輕興建與營運管理的簡報,實地參觀廠區,並舉行座談會。訪問團參觀燃煤儲存倉時,站在煤倉外,聞不到煤味,地上也看不到半點煤渣,且每座煤倉只須1名人力負責。燃煤從貨船卸下後,經輸送帶到煤倉,全是密閉,不但節省人力,更不會污染空氣。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台灣走親”大型採訪計劃自2010年7月啟動,已走訪台南、高雄、宜蘭、桃園、屏東、彰化,9日展開的“雲林走親”採訪活動是第七個縣市。訪問團員包括中評社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中評社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中評社執行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副總編輯羅祥喜、台灣中評社台南特派員趙家麟、台灣中評社台中特派員鄧木卿、台灣中評社記者劉冠廷。
陪同的台塑人員包括台塑總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傅陳卿,協理林振添、林乙南,組長闕清賢,管理師葉筠庭,麥管部副總經理吳欣哲,協理鄭旺家、陳文仰,台化公司協理莊宏銘,台塑公司協理蔡瑞銘,南亞公司協理賴勇酉,塑化公司協理黃耀南。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鄭優也參與座談。
台塑設立於1954年,營業項目包括塑膠、石化、纖維、鋼鐵、 電子、能源、運輸、機械和生物科技;公益事業包括醫療、教育;2012年營業額,全球781億美元,其中台灣637億美元,全球員工人數102,763人,其中台灣有78,076人。
訪問團走近煤倉時,發現地上沒有半點煤渣,空氣中也聞不到煤味,內心充滿疑問。負責簡報的麥寮發電廠廠長陳禮民表示,輪船進港後,從卸煤、送煤到煤倉,或是送煤到各廠,全是自動化作業,而且全是密閉式,如此一來,海風不會吹落煤渣,飄散各地。密閉式還不用擔心被雨水淋濕。但要注意的是,煤達到一定濕度,會有自燃現象,非常危險,所以煤從進倉到使用不能有太長的時間。
陳禮民說,每座煤倉直徑120公尺、高60公尺,可容納17萬噸煤,每座造價新台幣5億元。因為自動化關係,所以11座煤倉只有11人巡視,因為密閉式作業,煤倉使用了13年還是很乾淨,這項作業方式也吸引南非、印尼、澳洲和哥倫比亞等國家前來觀摩。
一名發電廠員工還舉一個鮮明例子,有次,他負責為前來參觀生產苯的廠區的大陸寧波市環保局人員在車上簡報,車子駛離廠區後,對方叫車子再多繞一次,後來,索性下車,他以為是要下車找廁所,對方反問,苯是不是停產了,不然怎麼聞不到半點刺激臭味,經詳細告知後,對方非常訝異,廠區空氣竟然比汽車廢氣還清新,不禁對台塑在環保上的用心嘖嘖稱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