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官方曝殲20三大缺陷:兩發動機靠得過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0 11:13:43


殲-20戰鬥機示意圖。
 
  殲-20的機頭、機身呈現菱形,與F-22十分類似,斜側而簡潔,上下表面非常平直,減少了不連續平面帶來的雷達反射。機翼、鴨翼前後緣考慮了前後平行的折射因素,而大外傾、面積較小的V尾和腹鰭,也是有效的隱身措施。

  殲-20還採用了DSI進氣道技術。這種進氣道技術首先在美國F-35戰鬥機上應用,中國的梟龍戰鬥機首先使用這種進氣道技術。DSI進氣道通過進氣口前的一個三維鼓包達到消除空氣附面層的目的,具有重量輕、適應速度範圍廣、不會對隱形造成影響的優點。

  它的進氣道設計採用了S形彎曲,可有效阻擋發動機葉片的雷達反射,比T-50直筒狀、僅有很少遮蔽的進氣道的隱形效果好得多。加上可變旁通比以及變面積進氣道的使用,具有較高的燃燒效率,其熱隱形能力同等於F-22。

  殲-20座艙靠前,機頭非常短促、空間有限,其火控雷達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有效躲避對方電子系統的探測,具有低截獲率的明顯特點。該雷達可以根據工作方式自動控制雷達的發射能量,掃描速度非常快。相比之下, T-50卻仍然使用光電雷達,說明其雷達還達不到殲-20和F-22的水平。

  在殲-20機身不同部件安裝有光學窗口,由後台數據處理系統對不同部件獲得的圖像進行融合,這樣的好處就是省略了機械轉動機構,同時光學器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埋入機身內,再加上對窗口進行鋸齒處理,可降低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提高飛機的隱身能力。

  殲-20表面平滑,毫無贅物。其座艙蓋也是和F-22一樣的水泡型座艙,沒有了前風擋框架的反射。為減少飛機的外形開口,殲-20的維護口蓋很少,其起落架艙的開口採用了鋸齒形邊緣設計,艙蓋較大,而且巧妙地將起落架艙和檢修窗口合二為一。另外,儘管主彈艙約有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兩倍大,但設置在機身腹部,這樣也有利於飛機的隱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