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毛澤東工作方法的幾個特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7 09:46:27


 
  1947年夏季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後,這年年底毛澤東同志就對政治、軍事、經濟三個方面的實際狀況作了仔細的具體分析,得出一個全局性的結論:“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二十年來沒有解決的力量對比的優勢問題,今天解決了。”“這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

  這是一個大判斷,是對中國革命發展進程的大判斷。那時,國內局勢中仍有許多不很明朗的地方,還存在不少容易使人感到迷惑的次要因素,並不是所有人都已看清楚這個歷史轉折點已經到來。即使有這樣那樣的感覺,也沒有得出如此明晰的結論。毛澤東同志經過敏銳而審慎的觀察和思考,不失時機地作出這個判斷。有了這個大判斷作依據,怎樣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這些重大問題便提到現實議事日程上來了,新中國的經濟構成、經濟綱領、政治綱領也到了要正式向全黨和全國人民宣告的時候了。

  再如,1948年遼沈戰役結束後只隔了10來天,毛澤東同志就作出一個新的判斷:“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占有優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誌。”“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要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全國解放戰爭便以這個全局性的判斷為依據,以新的姿態新的部署,加快步伐地展開了。

  一名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如果沒有這種全局性的戰略眼光,當機立斷,正確決策,大刀闊斧地打開新的局面,而是被動地忙於應付枝枝節節的局部性事務,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甚至會坐失良機和發生失誤。

  預見性同全局性眼光分不開,要求指揮者看得遠、看得准,對剛剛露頭的傾向具有敏銳的識別力,能夠分辨它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並且能預見它的發展趨勢。毛澤東同志認為這是領導幹部必須具有的政治品質。他在中共七大的結論中說:“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坐在指揮台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台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杆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高手下棋,誰能比對方多看幾步,誰就可能取勝。毛澤東同志在工作中總是想得很遠。他不是只忙碌地應付擺在眼前的種種具體問題,同時能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重大變動未雨綢繆、早作準備。當抗日戰爭正處在緊張關頭的時候,他已開始考慮未來的新國家和新社會應該是怎樣的,寫出了《新民主主義論》。以後,隨著客觀形勢的發展和實際經驗的積累,這種設想就越來越清晰具體。當歷史巨大變化來臨的時候,無論1949年共同綱領還是1954年憲法的誕生,都不是倉促草就,而是經過長期的醞釀和積累,做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以後的歷史事實證明,這些根本大法的各項規定都是切合實際、富有成效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