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美國極左派呼籲奧巴馬幫助窮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00:12:07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記者 楊犇堯編譯報道)大約半個世紀以前,美國總統約翰遜提出“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構想,通過“向貧困宣戰”及醫療衛生等四百多項立法,推進社會改革,將羅斯福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推向新的高峰。然而時下,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卻在推進醫療改革的進程上舉步維艱。

  近日,《華盛頓郵報》刊登左翼撰稿人卡特里那•何弗(Katrina vanden Heuvel)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儘管是民主黨執政,儘管奧巴馬在推進醫改,政府的干預依然太少,對於貧困人群的關注也過於稀缺。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發達國家,應該更主動地關注弱勢群體,拉近貧富懸殊。文章編譯如下:

  慶祝新年的時候,給我們指引的那些信仰教導我們去關注那“最小的一部份群體”。明年一月是約翰遜提出“向貧困宣戰”(War on Poverty)的五十周年,而眼下最值得注意的,卻是社會疏於對貧困的關注。

  美國兩黨的領袖都承諾會幫助“中產階級”,因為投票數據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都將自己界定在廣義的中產階級當中。民主黨吹捧他們的“衝破束縛”(Grow out from the middle)經濟哲學,以此反擊共和黨宣揚的“利益擴散輪”(Trickle down),後者認為政府的需求過於貪婪,力主解救中小企業以及中產階級家庭。而無論是誰,都很少有提到最貧困的那部份人。

  或許貧窮是美國作為發達國家的傷疤,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針對幼年貧困做出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在35個發達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過東歐的羅馬尼亞。如果論貧困的程度,即家庭平均收入和貧困標準之間差距時,美國同樣接近末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