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騎虎難下 民族主義正綁架東亞局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8 00:21:59


中國的反日遊行。
  中評社記者1月8日電(記者 楊犇堯編譯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成為輿論爭奪的陣地,繼中日兩國大使相繼在該報撰文後,再有外交官投稿闡述對東亞局勢的看法。

  近日,前英國駐朝鮮大使約翰·埃弗拉德(John Everard)在《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撰文指出,激進的民族主義具有毒性,在釣魚島和“竹島”問題上,中日韓三國政府正是被國內的民族主義脅迫,文章亦指出,由於東亞地區缺乏區域性的協作組織,導致地區爭端最終淪為弱肉強食的遊戲。文章編譯如下:

  東亞是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多邊關係卻不能同該地區的經濟同日而語。從古代到現代,東亞國家間的角力就沒有止過,有時候,這些都源自民族主義的毒性在作祟。

  在平行時空裡,一百年前的歐洲也是如此,只不過現在東亞的情況比那時更糟,因為東亞缺乏必要的機構和機制,來推出有效的措施,緩解該區域國家之間的積怨。

  最近,有兩篇文章出現在《每日電訊報》上,一篇來自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另一篇則來自他的同行——日本駐英大使林景一,兩位大使就特定議題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論調。例如釣魚島問題,該島嶼從1895年被日本控制,戰後被美國託管,1972年,美國政府將該島移交給日本。中國政府一直對釣魚島宣示主權,但實際政策是維持現狀,2012年情況急轉直下,起因於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據我觀察,日本向私人“購買”釣魚島,原因在於防止該島嶼被國內右翼或極端民族主義的團體購買,這是試圖平息事態的一次嘗試。

  但效果適得其反,中國政府將日本的這一舉動視作挑釁,2013年末,中國政府劃定防空識別區,其中也包含了釣魚島,隨即派遣飛機進入識別區巡邏,並通過釋放無線信息宣示主權。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