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專家:中美一戰完全能夠避免 兩國都不好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5 09:22:09


資料圖:解放軍上將參觀美軍航母。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環球網綜合報道,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月22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發表文章稱,與一個世紀前的英國相比,美國有更充裕的時間來處理自己與一個崛起大國的關係。過於擔心的話,可能會弄假成真。

  文章指出,今年是現代史上一起轉折性事件的一百周年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近2000萬人喪生,並耽誤了歐洲的一代年輕人。它還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以及其他地方的國際秩序。

  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它是否會再次發生。有趣的新書《終結和平的戰爭》的作者瑪格麗特·麥克米倫認為:“人們忍不住想把今天的中美關係與一個世紀前的德國和英國關係進行比較,這種比較也是令人清醒的。”《經濟學家》周刊在進行類似對比後得出結論:“1914年和現在最令人不安的相似點是自鳴得意的心態。”一些政治學家、比如芝加哥大學的約翰·米爾斯海默表示:“坦率地講,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

  但是,歷史類比法儘管有時對防患於未然而言還是有用的,但它的危險性在於傳達了一種歷史宿命感。一戰並非不可避免,它的發生幾率之所以增加,是因為德國實力的日益增強以及英國對這一點的恐懼,但同時也是因為德國對俄羅斯崛起作出的恐慌反應,此外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包括人為失誤。不過,美國和中國今天的整體實力差距要比德國和英國在1914年的差距懸殊。 

  文章認為,今天的世界與1914年相比有幾個重要的不同。第一個不同是,核武器相當於使政治領導人有了一顆水晶球,可以看到戰爭升級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或許,如果德皇、奧匈帝國皇帝和俄國沙皇當年也有一枚水晶球,那麼他們在1914年就會更加慎重。當然,水晶球效應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對美國和蘇聯領導人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它很可能將對今天的美國和中國領導人產生類似影響。 

  另一個不同之處是,今天的戰爭意識形態確實薄弱多了。1914年,人們確實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的論點更是加強了這種宿命論。他們認為,應當歡迎戰爭,因為它會像夏天的一場痛快暴雨一樣“淨化空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