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戰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09:14:38


去年9月,共同社采訪飛機拍攝到“海警2506”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黃尾嶼東北的毗連區內并行。(共同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2月20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8日載文《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戰爭》,摘要如下:

  晚清以來,中日兩國之間已經經歷了兩次大戰。第一次中日戰爭(1894-1895年),也稱甲午戰爭或清日戰爭。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1945年)爆發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從理論上說是中華民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關係又遇到了自從朝鮮戰爭結束以來最嚴峻的時刻,有關第三次中日戰爭會不會爆發也儼然已經成為政策研究界和政治人物爭相討論的話題。
 
必須要超越三種觀點
 
  對中日關係的現狀和未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綜合起來,不外三種。
 
  首先,一些人對目前的緊張局面不以為然,認為雙方都在玩政治,玩民族主義。一些國際評論家就認為,中日兩國政治人物都是為了內部政治的需要,在操作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緒。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不想發生戰爭,等到國內問題穩定了,兩國的關係也自然會好轉。不過,這種看法過於簡單。況且,今天中日兩邊的民族主義都是真實的,並不僅僅是政治人物操作的結果。
 
  其次,也有一些人認為中日兩國經濟已經高度互相依賴,兩國之間的戰爭難以想象,因為戰爭會給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觀點顯然過於經濟理性。經濟上的高度互相依賴是對戰爭的一種制約因素,但經濟因素從來就沒有阻止過戰爭的發生。戰爭的發生往往是非經濟因素所致。
 
  第三種觀點和前兩種相反,也就是已經在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論”。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雙方都存在“主戰派”,其觀點很簡單,“既然這樣,那就打一仗吧!”到目前為止,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主戰派還沒有跑到台面上來,但如果情勢這樣升級下去,主戰派也可能成為主流。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的悲觀論調也會強化主戰派的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