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憲法各表”主張的平衡策略,有可能成為未來民進黨路線調整的借鑒,也不排除會借用某些具體提法。我將其做法歸納為“錯置主權、模糊一中、特殊關係、非一非二、兩岸一族”。
1、“錯置主權”。即故意將“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改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疆域僅限於台澎金馬”,爭取“獨派”支持。
2、模糊“一中”。即通過對“憲法一中”“前後不一、兩岸有別”的處理,實質達到“模糊一中”的效果,希望借此讓“獨派”、大陸各取所需、各自解讀。
3、“特殊關係”。即稱“兩岸兩憲,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前半句,是民進黨的傳統立場,無疑是為爭取基本教義派的支持。後半句,則是要給大陸想像、解讀的空間。
4、“非一非二”。即刻意模糊對“一邊一國”的立場。稱兩岸“非一也非一,非二也非二”,“現實看非一,憲法看非二,連李登輝都說‘特殊’,那不是兩國,也不是一國”。或稱,“兩岸就像一個葫蘆,遠遠看像兩個,但近看中間還是有連結;兩岸不能說一定是一,或一定是二”。
5、“兩岸一族”。即在民族認同上承認兩岸同源同文,稱兩岸“憲法”是“一個中華”。謝認為,島內民眾對政治上“一個中國”有分歧,但對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文同種的認同度卻很高,因此他從政治上的“憲法一中”後退的同時,接受了兩岸“一個中華”的說法,以此爭取大陸的支持。
謝在兩岸政治定位上“模糊一中、特殊關係、非一非二、兩岸一族”的處理,相較於民進黨的傳統立場,無疑具有進步意義,這也是大陸願意與其對話、交流的原因。不過,大陸對謝的提法,尤其是“兩岸一中”方面仍有較大疑慮,需要其做進一步的說明和調整。對於這一點,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調整也不可不察。
(二)凍結“台獨黨綱”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2008年民進黨下台後,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三人均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立場,稱台灣現狀已經“獨立”,不需再強調“台獨”。不過,蘇、蔡均反對廢除“台獨黨綱”。謝在2012“大選”再敗後提出,“台獨黨綱”也可以修改。2013年底,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得到黨內“務實派”的支持,但“獨派”強烈不滿。
因忌憚支持者的反彈,民進黨宣佈放棄“台獨黨綱”的難度較大。故之前均以“後法高於、代替前法”來作為不處理“台獨黨綱”的理由,說服大陸。但此種邏輯無法解釋不處理“後法”“正常國家決議文”的問題。
未來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是大陸要求民進黨放棄“台獨”的立場明確而堅定,該黨有不得不處理的壓力。二是儘管黨內認為“台獨”是“神主牌”,但用“凍結”而非“放棄”,就有“解凍”的可能性,具有爭取“獨派”諒解與忍受的模糊空間。所以有人說柯建銘提出“凍獨”是蘇貞昌授意測風向,若果真如此,顯示“台獨”思想較為頑固的蘇都有“凍獨”想法,那民進黨未來這麼做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該黨能否真的走出“凍獨”這一步,還與誰會成為新任黨主席、2016“大選”候選人,以及2016“大選”選情密切相關。當然,對大陸而言,是希望民進黨從“凍獨”走到“廢獨”。
(三)可能炒作“台灣前途開放”概念
台灣前途是“未來時”,相較於兩岸政治定位問題的“現在進行時”,民進黨實有更大的空間。
事實上,蘇、蔡、謝三人都有“前途開放”的表述。謝長廷在兩岸政治定位上從“一中”後退的同時,在兩岸未來走向上持較為開放的態度、以便給大陸足夠的想像空間,借此取得“獨派”、大陸間的平衡。1、稱“憲法各表”不是“分離主義”。稱“只要有特殊關係,兩岸就不會分離”。2、稱大陸只要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制憲”就無急迫、正當性。3、稱兩岸可在兩部“憲法”架構上討論歷史、文明、甚至邦聯等各種可能,“以創意尋求特殊關係,如一個架構或特殊框架”。4、制定“兩岸政府關係條例”釐清兩岸歷史定位。5、兩岸創造共同記憶形成命運共同體。蔡英文也多次標榜對台灣前途持開放態度。2011年底,蔡稱“一中各表”等都可納入“台灣共識”討論;若當選將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兩岸什麼都可以談”,“不需要預設前提或排除任何選項”。蘇貞昌在檢討紀要中也特別寫了一句,“兩岸人民之間本無相互敵意,更有語言與文化上的淵源,雙方政府理應在各自體制下,努力解決人民切身問題,提升人民權利與福祉,並且謀求兩岸關係可長可久之道”。
因此,“台灣前途開放”可能是民進黨未來政策調整會著力論述的地方,作為對兩岸政治定位不讓步的平衡措施。
(三)在民共、兩岸政治互動,及兩岸民間經貿交流上進一步持務實開放立場,但同時強調維護台灣的“主權”和經濟安全
在民共、兩岸政治互動,及兩岸民間經貿交流上態度更為開放,是這些議題相較兩岸政治定位問題敏感度相對低、空間相對大,可對兩岸定位的頑固不變加以平衡,並有意塑造民進黨上台兩岸和平、經貿紅利不會受影響的假象,爭取中間經濟選民。
強調維護台灣“主權”與經濟安全,是為塑造“台灣主權”捍衛者的形象,與國民黨做“選舉市場”區隔,爭取綠營民眾認同。故未來民進黨還是不會放棄誇大兩岸經貿、社會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借機打擊國民黨。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3月號,總第195期) |